1930年,上海的頂級富戶席家花園誕下了一名女嬰,這是席家的第五個閨女,她出生時,上面已有一個哥哥四個姐姐。
因生得面若桃花,且五官酷似其素有「江南四大美人」之稱的母親黃鳳珠,這個女嬰一出生便迎來了一陣歡呼,她出生那日,整個席家上下都在奔走呼告:「終于有一個繼承席家頂級姿容的孩子了」。
相比姿容之出色,這個女嬰的家世更是了得。
這個女嬰不是別人,正是近代著名金融家席德柄之第五女席與時。
席與時出生時,正是席家之鼎盛時期,此時的席家已經富了整整三代。
豪門千金,卻有一顆仁慈的心
席與時呱呱墜地之時,席家可謂富得流油,別的不說,單就他們的豪宅占地就有2000平,而這豪宅的位置還是在當時上海最核心的上海東平路1號。
這樣的豪宅,其內外裝飾更是豪華至極了,在席家,你幾乎見不到未經雕花的物件,這里的每一處裝修都盡顯匠心,哪怕它只是一根用來起支撐作用的柱子。
為了讓席與時兄弟姐妹們玩兒盡興,她的父親甚至還在豪宅前的草地旁邊安排了網球場……
極高的顏值,加上顯赫的家世,讓席與時一出生便成了羨煞旁人的存在。但出人意料的是,這樣一位貴族小姐竟不僅沒有一絲大小姐的脾氣,反而還生得一副菩薩心腸。
幼年時,穿得和公主一般的她便曾在街頭被一群流浪孩童搶過零食。
和她同樣被搶的哥哥姐姐都憤怒地追趕責罵流浪孩童,可席與時卻在發現是一群無家可歸和雙目失明孩童搶了自己東西后,反而同情起他們來了。
那也是小小的席與時第一次接觸到這群來自底層的孩童,也是透過這群孩童她終于看到了另一個世界。
「原來還有孩子只能通過乞討才有飯吃!」
「這些看不見的孩子的爸爸媽媽去哪兒了?照顧他們的人呢?」
當這些疑問在她腦子里生出時,她的注意力便再也無法從這些流浪的盲童身上挪開了。
回家后的那個晚上,席與時一直在想著那些衣不蔽體的盲童,一想到他們將從她手里搶過的零食胡亂塞到嘴里的樣子,她的眉頭就不自主地皺到了一塊。
席與時不知道,在當時的中國,這樣的孩童到處都是,和今天的盲童一樣,他們中有很多是被人為弄瞎雙眼的,之所以如此,自然是為了更好地贏得同情也期多乞討幾個錢。
三四十年代流浪兒童
但席與時雖然還不能完全理解這些孩子的遭遇與當時的混亂時局有關,但她卻從父親那里得到了一個訊息:
盲童也可以學習知識過上好日子,如果有老師教的話。
這個小小的「如果」,在席與時心里點燃了希望之火。從那時起,她便暗暗下決心將來要做盲童老師。
就在席與時立志的當口,上海時局進一步混亂,她和家人都減少了出門的次數,在一次出門采辦時,她看到了幾個慘(ㄙˇ)街頭的盲童,這種種進一步刺激了小小的席與時。
當時的她并不知道,這些厄運也很快將降臨到她的身上。
動蕩的時局,接連的厄運
卻讓她看清自己的歸宿
1942年,眼見國內局勢一片混亂,席與時母親決定將自己的孩子分批次送出國留學。
可席母在送走兩個大女兒后不久便得到了美國郵輪被炸的消息,雖然不確定這艘郵輪是否就是席家姐妹乘坐的,但席母還是在巨大的恐懼和不安中病倒了。
不久,席母便因郁結于心而撒手人寰。
這年,席與時年僅12歲。
而在這之前,席與時全家便被迫搬出了席家花園,他們也開始和其他百姓一樣開始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席家花園一角
母親離世后不久,一場更可怕的災難將席與時推入了更深的黑暗里。
1948年,席與時父親帶著妹妹席與韻,還有后母歐陽氏,以及幾位親戚朋友一同開車去常熟旅游。
因路上遭遇交通事故,一車人五(ㄙˇ)七傷!
接二連三的喪親之痛讓養尊處優的席與時慢慢開始成熟了,送走第三位至親的那個晚上,她第一次想到了生命的意義。
她意識到:榮華富貴等等都是過眼浮云,只有好好活著才真的重要。
可人要怎樣好好活著呢,看過無數小說、知曉無數種人生活法的她還是疑惑。
那個晚上,席與時做的一個夢,這個夢解開了她的疑惑。
在夢里她又見到了那些曾經搶她糖果的小叫花子,有個盲小孩一直在哭,席與時想在夢里和他說什麼,可他卻怎麼也聽不到她的聲音,最后席與時只得和她一起哭。
席與時哭醒時,已是凌晨四點多。
也是在這個凌晨,她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脈一般地通體舒暢。
臨睡前那個問題的答案她已經有了:將最寶貴的生命,用來做自己最想做的事,如此便是好好活著。
而席與時這個最想做的事不是別的,正是:去幫助黑暗里的盲童,讓他們更好地生活。
當時年僅18歲的她并不知道這其實就是慈善的一種,她只知道,當她這樣去做的時候,她的生命才會真正發光發熱。
也是在悟透的這一年,席與時帶著理想前往了美國留學,在哥倫比亞大學,她選擇讀的是師范,而專業則是社會學和心理學。
考取教師資格證后,她又為理想突破一切障礙學會了盲文。
不久,她如愿成了美國紐約的一名盲童老師。
這個黑頭髮黑眼睛黃皮膚的女子在極短的時間內贏得了盲童的好感,她用自己耐心、愛心和專業幫助了無數盲童。
因為她懂心理學,她甚至還幫助很多盲童解開了心里的結。
席與時的到來,讓無數盲童的世界由黑色變成了五彩斑斕。
這個溫暖的中國女人甚至改變了美國人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他們紛紛稱贊「中國人真是善良美好」!
后來,美國的報刊還專門為她做了專題報道,標題是《她給了孩子更好的未來》。
遇見一生摯愛,卻被家人反對
在美留學的后期,席與時遇見了一生摯愛張南琛。
張南琛雖也是名門之后,可因為家道中落,他此時已淪落成了一個窮小子。
此時的席與時家雖也遭受了重創,但因為其父一直在努力維系,所以席家依舊還算大戶。
所以當席家得知兩人相戀的事實時,席家人無一例外地都投了反對票,理由很簡單:張家條件太差了。
可面對這些反對聲,席與時卻第一次站出來反駁了,她很冷靜地道:
「條件差又如何,條件從來是人創造的,我相信他可以創造出好的條件給我。」
席與時的言外之意是,她不在乎條件而只在乎與她結婚的人。
家人聽了席與時的話依舊搖頭嘆息,她的父親語重心長地道:
「孩子啊,我只怕你還沒等創造好的那天,你就堅持不住了啊!還有,這男人,從來有錢一個樣沒錢一個樣,這窮小子要有錢了難保能與你‘共富貴’啊!」
席與時聽完后咬著嘴唇不再說話,席家人以為她妥協了,他們正準備勸慰她幾句時,她竟抬頭一字一句地道:
「我相信他,他不是那種忘恩負義的人,也是因為相信他,我才敢拿一生去(ㄉㄨˇ)!」
因為席與時的固執,她最終得以嫁給了張南琛。
可結婚前,張南琛竟因湊不齊彩禮錢而急得跳腳,席與時見狀只得拿出自己的值錢首飾給他典當了才湊齊了彩禮錢。
夫妻同心,終于苦盡甘來
1954年,席與時與張南琛結婚。
婚后,兩人一直蝸居在一個只有兩間房的住所里。
生完孩子后,這個家便顯得更加擁擠了。
因為無處安放嬰兒床,席與時甚至索性將孩子搖籃放在了浴缸里。
這樣的窘迫境況下,席與時竟從未有過任何怨言,她還經常給丈夫加油打氣道:
「你要把你的所學用上,我們往后的日子就不愁了,那樣我還可以重新回到我的理想工作里去。」
席與時說的「回到理想工作里」,便是回到她原本在紐約盲童學校里的教學。
說完后,席與時從抽屜里拿出了一個信封交給張南琛道:
「這錢是我最后的一些積蓄了,我把首飾啥的都當了,現在反正也用不上,你們家族是做金融的,你也喜歡就更不應該放棄。」
張南琛用顫抖的手接過信封后含淚看著妻子,他張了張嘴想說什麼,可話到嘴邊又咽回去了。
席與時見狀忙道:
「你不要有太大壓力,這錢本也不多,但我想著應該能應應急。」
在席與時的支持下,張南琛得以重新回到了金融界與他的對手們角逐,幾年后他便成了美國有名的金融專家,在美國著名的史密斯投資公司工作多年后,他還在妻子的支持下創辦了自己的金融投資公司。
史密斯投資公司
而席與時則早在丈夫打拼的第五年便如愿回到了她的理想崗位,重新做回了盲童教師。
在這個崗位上,她一做就是幾十年。
善有善報,善良的人,或許會經歷苦難,但永遠不會被命運辜負
張南琛后來變成了真正的有錢人,但無論經濟條件和身份怎樣變換,他都只一心一意對著妻子、對著家。
他曾不止一次地公開說:「我以前是個吃軟飯的,我能有今天,全是靠著那口軟飯。」
2004年,是張南琛與席與時的50年金婚,紀念日那天,他們的三個兒子帶著孫輩一齊來到了張家為他們舉行金婚典禮。
此時的張南琛與席與時都已是白發蒼蒼,他們望著子孫們一起點燃的大蛋糕上的蠟燭笑得無比開心。
即便已是耄耋之年,可這夫妻兩依舊時時十指相扣,他們的幸福也影響了三個兒子,他們的婚姻也無一例外地都和父母一樣恩愛甜蜜。
民國的歷代名媛里,席與時的容貌算不上最頂級,但論到活法她卻可以算得上頂級。
因為,相比其他一直活在個人命運沉浮里的名媛,席與時顯然已經跳出了自我而走到了更廣闊的外圍。
也正因此,席與時才能在命運的跌宕起伏中始終保持淡然,并最終用善良和愛驅散了命運里所有陰霾的同時,也完成了真正屬于她自己的人生抱負。
今天,在美國最大的盲童學校里,依舊能找到席與時退休前拍下的大幅照片,數十年來,她始終以一個令人尊敬的形象立在那兒。而被她溫暖過的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盲童,也都經由她重新找到了活著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