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親情中迷失,在友情中茫然,在懵懂的愛情中不知所措……
誰又是你的靈魂的擺渡人?
你所有的疑惑,在這本書中,都有答案。
這是一本拿起就放不下的書,曾一舉摘得五項世界文學大獎,版權銷售33個國家,是令千萬讀者靈魂震顫的心靈療愈小說。
它給每個人的靈魂都注入了一種力量。
主人公狄倫她是一個十五歲的少女,本應天真爛漫的年紀,卻孤獨不被人理解。
父母婚姻的破裂,讓她幾乎對父親沒了記憶。
可內心對父愛強烈的渴望,仍然讓她在母親的強烈反對下,踏上了去見父親的列車。
忐忑又激動的狄倫,卻很不幸,生命戛然而止,快到連她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一切。
火車脫軌,她是唯一的遇難者。
與此同時,擺渡人崔斯坦已經在此恭候多時。
崔斯坦負責帶領狄倫的靈魂穿過荒原的重重難關,抵達生命輪回之地。
兩個人也因此展開了一場奇妙的緣分。
每個人看到的世界,都是內心的投射
在這片荒原,沒有高聳的建築物,沒有一個人,有的只是巍峨的高山和波光粼粼的湖泊。
這裡一樣有白天有黑夜,但不一樣的是黑夜代表著危險。
天色越漆黑,「惡魔」越容易出沒,他們近乎瘋狂地想要吞噬遊蕩在荒原的靈魂,把靈魂拉入地下,永遠不得見天日。
狄倫和他的擺渡人崔斯坦趁著天亮快速前進,在天黑前到達安全屋,以此來躲避惡魔,一點點靠近終點。
佛家有言:
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
在這片荒原上,所有的一切都來自于狄倫。
天氣隨著她的情緒不斷變化。
當她緊張的時候,「太陽雖然明亮,卻穿不透籠罩四野的濃霧」;
當她心情混亂擔心崔斯坦安全的時候,「整個世界變成了一大片令人頭暈目眩的血紅色」;
當她害怕時,狂風暴雨,讓平靜的水面波濤洶湧……
山谷、湖泊因為她的心情不斷變化形態,連安全屋樣子和裡邊的陳設也是根據她的想象而來。
甚至連擺渡人崔斯坦之所以叫崔斯坦,之所以長成狄倫看到的這個模樣,也是因為這是狄倫內心會喜歡會自然相信依賴的模樣。
所見即所想,這條通往靈魂終點的路上所有的一切都是狄倫內心的折射。
作家胡夫蘭德說:
一切對人不利的影響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好的情緒和惡劣的心情。
眼中所見之物,就是內心之物。
一個人內心明亮,看到的世界也溫暖陽光,一個人內心陰暗,看到的世界也黑漆漆不帶一絲光亮。
守好自己的心,才能看清腳下的路,走向自己理想的未來。
黎明最接近黑暗,也最靠近光明
翻過山,越過河,狄倫和崔斯坦繼續大步向前。
在經過荒原中心的時候,這裡有成千上萬的惡魔潛伏著,在這裡陰影永遠不會消失,也就意味著危險也不會消失。
狄倫和崔斯坦雖然加快了前進的步伐,但還是能聽到耳邊惡魔的尖叫聲。
天色越來越黑,惡魔也越來越猖獗。
惡魔隨意拉扯著他們的頭髮,在他們的身體裡穿來穿去,使勁將他們拖向地下。
然而狄倫始終謹記崔斯坦的那句話:
你只管朝著屋子跑,千萬別回頭,進了門你就安全了。
儘管寒氣入骨,狄倫被惡魔抓住心臟,雙腿也開始不受控制,她還是沒有停下來。
在安全屋的門口狄倫靠著堅強的意志一步步爬進了屋子,她安全了。
第二天的清晨,太陽升起,崔斯坦也回來了,兩個人又一起踏上了前往下一站的路。
黑夜縱然寒冷,縱然可怕,堅持下去,總會迎來黎明。
作家劉同曾說:
人生總是奇妙的,一旦你努力去做一件事,如果結果不是你想象的那樣,那麼老天一定會給你一個更好的結果。
我們的人生也是如此,芸芸眾生,都是背負著苦難負重前行。
然而聰明的人會選擇在看透世事之後不妥協不認輸,面對苦難還能堅強地勇敢向前。
人生總有低谷,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向陽光邁進。
要知道,熬過黑夜,天就亮了。
生命的過程,終將是要一個人走
狄倫和崔斯坦相互依靠著前行,一路磕磕絆絆,終于只剩下最後一段路就能到達終點。
在朝夕相伴中,他們之間升起一股愛意,在最後的時刻他們互訴了心意,親吻了對方。
崔斯坦表示自己會陪狄倫走終點之後的路,這才讓狄倫放心向前。
可邁過那扇通往另一個世界的門那一刻,扭頭,身邊已經再無那個少年。
崔斯坦是一個擺渡人,他的責任就是擺渡一個又一個靈魂到他們該去的地方。
而他自己將永遠的陷在這樣的職責裡輪回,不能逃脫。
狄倫難過,掙紮,不願意相信這一切。
崔斯坦的一路陪伴,讓她難以割捨,一個人走向未來,她迷茫不知所措。
但,總會有人陪你走一段路,而最終還是要靠自己走完自己該走的路。
電影《阿甘正傳》裡的主角阿甘,因為先天的心智和身體的缺陷受到同學們的嘲笑。
雖然他有一個愛他的母親照顧著他,有愛人陪伴著他。
但這些人只會陪他走人生的一段路。
後來,母親離世,愛人出走,最終還是要靠他自己一步步跑向自己的未來。
楊絳曾說:
剛開始是假裝堅強,後來就真的堅強了。
人生路滿滿的,總有人會陪你走一段路,但我們最終都不得不一個人走向終點。
相信自己,為自己打氣加油。
經歷過人生的風雨,體驗的過生活的酸苦後,我們才會懂得:
靠自己,才是面對苦難最大的底氣。
渡人,亦是渡己
狄倫到達了靈魂的終點,崔斯坦又開啟了新一輪的擺渡任務。
看上去,兩個人似乎再無交集。
可狄倫不相信,她去打聽回到荒原的方法,去問同被崔斯坦擺渡過的人,她只有一個堅定的信念:一定要見到崔斯坦。
而崔斯坦一路保護狄倫到達終點,在這段旅行中的點點滴滴也讓崔斯坦悄然發生改變。
原本的他已經麻木到沒有什麼情感,可漸漸心底生起一股暖意,始終惦記著狄倫。
原本他是神職一樣的存在,是沒有血肉之軀的,可如今的他卻會受傷會疼痛。
這一切,似乎他自己都沒有發現。
崔斯坦已經漸漸變成了一個有血有淚,有愛有情的人。
最後,經過艱難萬阻,兩個人還是見到了彼此。
你渡我一程,我渡你一程。
你助我穿越荒原到達彼岸,我祝你脫離苦海活得肆意灑脫。
渡人,亦是渡己。
明朝有個官員乘船返回家中,遇到了狂風暴雨,船不幸被打翻,只有他一人倖存。
後他改水路為陸路,沿著湖邊回家。
然後走到一半看到遠處的一條船也翻船了,還有一個人在喊著救命。
雖然有濃霧看不清前方,但他還是希望能救人于危難。
于是喊湖邊停靠的漁船去救人,可主人覺得過于危險不肯去。
官員自掏腰包,給漁船主人大把銀子,才說動他去營救。
當人被救上來的時候,官員驚訝地發現,這個落水之人不是別人,正是他自己的兒子。
萬事皆有因果,人和人之間都是相互的。
幫助別人渡過了難關,你也會「如釋重負」。
試著去做別人的貴人,也是在做自己的貴人。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的靈魂擺渡人?」
助人也是助己,渡人,亦是渡己。
願你永遠心懷善意,溫暖待人,明媚天真,不懼歲月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