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孩子在6歲前正是抽象思維形成的關鍵階段,因此,閱讀對大腦發育起到的效果並不明顯。
父母總是對于未出生的寶寶充滿著好奇心,猜想著寶寶的容顏,看到剛出生後奇醜無比的寶寶,頓感無所適從,多少人做出差強人意的反應。但是隨著寶寶的一天天成長,越來越多的人看到模樣出落的白白淨淨的寶寶,瞬間感到奇怪不少。
隨著時間的變化,小編發現,寶寶不僅模樣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行為也會和從前大相徑庭。
小月是小編最好的閨蜜,從小一起長大的情分,讓我們無話不談。現在已經成為媽媽的我們,也經常在一起討論育兒的知識,在相互的鼓勵交流下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最近小月悶悶不樂,隱隱不安的我還是主動詢問起了原由,小月也終于把自己的擔憂向我說明,原來小月家的女兒性情大變,格外活潑開朗,每天也特別興奮,總是在和家人說話交流。
最開始的小月耐心地解答著寶寶的問題,但是寶寶就好像擁有十萬個為什麼一樣,每天都花樣百出,讓小月摸不到頭腦。
每每想到這裡,小月就不免擔憂,女兒家應該文文靜靜,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話癆,討別人嫌。看著心情不佳的小月,我說出了自己的育兒經驗。
小糖果小的時候也很愛說話,但是我從來沒有因此而著急,因為這反倒是一件好事,家長不應該制止。
其實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的身心都會出現明顯的變化。在這些變化中,有些是需要矯正制止的,而有些行為家長就不需要過多干預,尤其是當寶寶出現以下這4種行為,這是寶寶變聰明的特徵。
父母是孩子成長的保護者,生怕孩子身體出現問題,但有時過度干預並非是好事。當孩子有這4個「變化」,可能代表他越來越聰明,別急著讓孩子立刻改掉。
1)孩子變得喜歡搞破壞
一些孩子具有極強的破壞欲,喜歡在牆上畫畫,喜歡把已經製作好的飛機模型給拆掉,或是喜歡毀壞搭建好的積木,這些行為都是寶寶在以自己的方式來感知世界。
聰明的寶寶意識到自己能通過某些行為,來改變外在環境時,內心充滿著快樂,並會充分肯定自身的價值。
2)孩子變成「小話癆
不同的孩子性格不同,成長環境也不同,有的孩子天性安靜,而有的孩子又天性活潑好動,安靜的孩子變得喜歡自言自語,喜歡與身邊的人交流,家長不應該對孩子喪失耐心,這是孩子開始探索世界的體現。
幼小的心靈已經開始對這個世界充滿著好奇,想要與身邊的事物對話,來了解這個陌生而又新奇的世界,這也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
若是家長不管不顧,或是粗暴對待,禁止孩子說話,只能強行破壞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
3)變得口味刁鑽
給寶寶變著花樣做吃的,是寶媽們樂此不疲的事情,當孩子們吃到寶媽們精心準備的食物做出讚美時,會讓寶媽倍感自豪。
但是隨著寶寶的成長,寶寶變得胃口大增,愛吃很多奇怪的食物,口味也開始刁鑽起來。
面對著這種現象,家長們都直呼心累,認為寶寶是在考驗家長,其實不然,這是寶寶身體發育的需要。
當寶寶身體處于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對一些具有營養價值的食物會格外需要。這就需要父母根據孩子的口味,做出一些美味佳餚。
4)變得「高冷
當看到素未謀面的親友們,寶寶的反應通常是抗拒、冷漠,在家長看來這是不禮貌的表現。其實這種「高冷」表現,是寶寶保護自己的方式。
寶寶已經意識到陌生人身上的危險性,保持著警惕性。聰明的寶寶會拒絕和對方親近,家長們應該為此感到開心。
寶寶的成長至關重要,家長們應該全身心投入,以促進寶寶茁壯成長。
就算寶寶從小表現出聰明潛質,家長也不能馬虎。
首先,及時科普育兒知識,了解寶寶的身心發展規律。根據同齡人出現的一些行為,來預判寶寶的成長趨勢,做出不時之需,同時及時關切寶寶的情緒變化,才能讓寶寶聰明加倍。
其次,及時跟寶媽們溝通,當育兒出現難題時,及時向身邊有經驗的寶媽諮詢,才能了解到孩子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找到解決辦法。
此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自家寶寶的性格來決定跟寶寶的相處模式,不必去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在相互磨合的過程中,寶寶的智商會充分開發,更加聰明伶俐。
孩子的行為展現了一定的心理特徵,家長要仔細琢磨,莫要馬虎大意,做出傷害孩子的行為。小編相信,在家人細心呵護下,寶寶變聰明並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