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女人,如果在應該結婚的年紀,遇到了一個讓她一見鐘情的人,恰好那個人對她也非常動心,就像《楚辭》里說的:「滿堂兮美人,忽獨與余兮目成」,那真的再好不過了。
問題是,從古至今有幾個女人能有這般幸運?
且不說那些荊釵布裙的鄉野村婦,她們一生因受局限,遇見美好愛情的機會少之又少,就是那些出身名門、飽讀詩書的才女,她們的人生也未必圓滿,而是有著各種各樣的缺憾。
比如謝道韞,比如李清照,比如張愛玲。
今天,小編談論的不是那些已經故去的才女的愛情,而是一個已近期頤之年的詩詞大家,在長達六十年隔膜無愛的婚姻里,是如何學會放下,并且最終成就自我的。
她,就是葉嘉瑩。
01為了義氣,輕易決定結婚
1941年,葉嘉瑩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輔仁大學國文系,專攻古典文學專業。
由于葉嘉瑩天資聰穎,勤奮好學,教她唐詩宋詞的顧隨先生不但對她非常器重,就連英文老師也對她喜愛不已。
為了表達這種喜愛,英文老師甚至將自己的堂弟趙東蓀介紹給葉嘉瑩,希望葉嘉瑩成為她的弟媳。
當時葉嘉瑩已經大學畢業在北京教書,趙東蓀在秦皇島做事。
他一見葉嘉瑩,就驚為天人,于是經常坐火車趕到北京來看她,甚至為此還弄丟了飯碗。
后來,家里又幫趙東蓀在南京聯系了差事,但趙東蓀執意不去,除非葉嘉瑩答應他的求婚,和他一起去南京。
雖然趙東蓀的追求,并沒有使葉嘉瑩感受到愛情的甜蜜,但葉嘉瑩是一個非常傳統而善良的人,他覺得趙東蓀為了自己生病失業,不管怎樣,她對他都是負有責任的。
△葉嘉瑩的結婚照
為了這份責任,葉嘉瑩決定和他結婚。
婚后不久,葉嘉瑩就和丈夫從南京遷居到了台灣。
剛到台灣時,趙東蓀在海軍學校任職,葉嘉瑩在彰化女中教書,在抗戰中失聯的葉父也和他們團聚。
不久,葉嘉瑩的大女兒言言出生,他們的家庭生活看似安穩而平靜,誰知一場預想不到的災難即將降臨。
02丈夫身陷囹圄,母女相依為命
言言四個月大的時候,有一天夜里,葉嘉瑩的家中突然闖進來幾個人,他們不由分說就將趙東蓀抓走,并且強加給他「間諜」的罪名。
隨后葉嘉瑩也被帶走,在獄中接受各種審訊。所幸葉嘉瑩的人生經歷簡單得如同一張白紙,很快就被釋放。
葉嘉瑩被釋放后,不但失去了工作,還無家可歸。為了生存,她只好抱著嗷嗷待哺的女兒,去高雄投奔丈夫的姐姐家。
那時,大姑姐家條件也不好,房子根本不夠住,葉嘉瑩只能趁夜深人靜的時候,在走廊里打個地鋪,然后天不亮就趕緊爬起來將毯子收拾好。
中午,為了害怕孩子哭鬧影響主人休息,葉嘉瑩就抱著言言,到房子不遠處的一棵大樹下,消磨幾個小時。
△葉嘉瑩回憶當初被關起來
在那段最黑暗無助的日子里,飽嘗喪母之痛的葉嘉瑩,想到自己離開大陸,漂泊到台灣,卻一朝罹禍,境遇凄慘,不由萬分辛酸:
轉蓬辭故土,離亂斷鄉根。
已嘆身無托,翻驚禍有門。
覆盆天莫問,落井世誰援。
剩撫懷中女,深宵忍淚吞。
后來,在朋友的介紹下,葉嘉瑩重新找到了工作,她一邊辛苦地撫養女兒,一邊等待丈夫歸來。
在獄中熬過漫長的四年,趙東蓀終于無罪釋放。
原以為夫妻團聚,苦盡甘來,沒想到從物質到精神,生活開始向葉嘉瑩露出了另一張猙獰的臉。
03始覺所遇非人,痛苦徘徊
長期的獄中生活,使趙東蓀性情大變。
他不但經常酗ㄐㄧㄡˇ,而且無端發火,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也常常沒干多久就被辭退回來。
為了養家,剛剛生下小女兒的葉嘉瑩,只好拖著無比虛弱的身體,同時在幾所大學兼起一門門沉重的課程。
每天晚上回家,葉嘉瑩都感覺疲憊至極,整個人都累得虛脫了,就連說一句話的力氣也沒有。
每每這時,葉嘉瑩多麼渴望失業在家的趙東蓀,能為自己倒一杯水,做一頓飯。
但葉嘉瑩很快就發現,這是一個多麼不切實際的幻想。
因為四年的囚禁,泯滅了趙東蓀所有的溫情和人性,他非但絲毫不體貼在外奔波忙碌的妻子,動輒還會怒氣沖沖,在家里摔碟子砸碗。
面對這樣的家庭生活,葉嘉瑩的心徹底碎了,也真正絕望了。
她開始后悔自己當初為了義氣,做出結婚的錯誤決定。
她知道這個決定會影響她的一生,但是她既不愿向別人傾訴自己的不幸,更無法反抗命運。
惆悵當年風雨,花時橫被摧殘。
平生幽怨幾多般。
從來天壤恨,不肯對人言。
葉落慢隨流水,新詞寫付誰看?
惟馀鄉夢未全刪。
故園千里隔,休戚總相關。
在最不堪重壓、最痛苦絕望的時候,葉嘉瑩甚至不止一次的想打開煤氣,一ㄙㄧˇ了之,但最終她放棄了這個念頭。
因為葉嘉瑩從小接受的是傳統的舊式教育,這個教育讓她一直謹記,作為女人首先要遵守婦德,而遵守婦德便是要學會隱忍。
但這個隱忍不是讓自己走向毀滅,而是在隱忍中堅持自我,成就自我。
△葉嘉瑩在哈佛
04婚姻無法斬斷,詩詞中尋找真我
由于葉嘉瑩的古詩詞課上得極好,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的哈佛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都向葉嘉瑩伸出橄欖枝,邀請她前去講學。
從台灣到美國后,葉嘉瑩查著字典,每天備課到深夜,然后用英語向那些金發碧眼的外國人,講述中國古典詩詞的美。
為了不讓丈夫無事可做,葉嘉瑩還將西雅圖大學為她提供的一個教職讓給趙東蓀,沒想到他一年以后就回來了。
至于回來的原因,趙東蓀根本不讓問。
就在那年的圣誕節,葉嘉瑩為了讓大家高興一點,她給每個人都買了禮物,還買了圣誕樹,并且裝飾得漂漂亮亮的。
沒想到趙東蓀一點不領情,也絲毫不顧及妻女的感受,他上去三下兩下就把那棵圣誕樹毀了。
葉嘉瑩什麼都沒有說,因為諸如此類的事情,在她的婚姻生活中實在太多太多了。
起初葉嘉瑩還會生氣,會爭辯,但后來她把一切都看開了,也不計較了。
她只專心講她的課,養她的家,至于趙東蓀在家里,愛怎麼樣就怎麼樣。
葉嘉瑩之所以能活得如此通透,豁達,是因為她在最痛苦的時候,讀到了王安石的
《擬寒山拾得》這首詩,但她將其做了一些改動:
風吹瓦墮屋,正打破我頭。
瓦亦自破碎,匪獨我血流。
眾生造眾業,各有一機抽。
切莫嗔此瓦,此瓦不自由。
葉嘉瑩覺得這首詩簡直就是為自己所寫,在讀到它的那一刻,她多年積壓的委屈,似乎一下子消解了好多。
葉嘉瑩不得不驚嘆,那些充滿哲理的古詩詞,對人真的具有無法想象的感化和開悟力量。
這麼多年以來,葉嘉瑩只知道自己吃了很多苦,流了很多淚,但她卻很少站在丈夫的立場上,去好好體諒一下他曾經的處境,從而理解他今天的性情。
直到遇見《擬寒山拾得》的那一刻,葉嘉瑩才明白了,原來趙東蓀就是那片被風吹落在地的瓦,雖然它砸破了她的頭,但它自身也破碎了,它也是不自由的,同時是不幸的。
從此,葉嘉瑩徹底原諒了丈夫,也放過了自己。
她知道,即使她在婚姻中,永遠得不到被疼惜被愛的感覺,她和丈夫今生的姻緣都不可能被斬斷,因為這是她的命。
幸而她還有詩詞,詩詞才是她心靈的歸宿和真正的情人,她打算與詩詞忘情地戀愛,并且要愛就愛長長的一輩子。
△葉嘉瑩婚紗照
05沖出思想藩籬,終獲自由人生
2008年,跟著葉嘉瑩舒服自在了大半輩子的趙東蓀,終于走完了他的一生。
雖然仕途失意,但趙東蓀至少在婚姻上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葉嘉瑩。
除了葉嘉瑩,我相信這個世界上再沒有第二個女人,可以無限地包容他,忍讓他,并且贍養他。
他是那段長達六十年的婚姻里,最大的贏家。
可是對于葉嘉瑩來說,這個婚姻,就是一個巨大的無形的牢籠,它長久地壓迫著她,禁錮著她。
除了辛苦地付出,除了滿心的傷痕,除了無言的孤獨,在這個婚姻里,葉嘉瑩什麼也沒有得到。
看起來這個婚姻的牢籠似乎是趙東蓀建造的,但是囚禁葉嘉瑩的,其實一直是她自己。
因為在最不被看到、最不被關懷的時候,葉嘉瑩完全可以選擇離開,離開那個沒有情沒有愛,只懂家暴和享受的男人。
但是受傳統教育影響很深、天性又很善良的葉嘉瑩,卻寧愿忍辱負重,打掉牙齒往肚里吞,也要將這個婚姻維持下去。
△葉嘉瑩先生和所帶的研究生們
葉嘉瑩是中國近代繼王國維之后的另一位詩詞大家。
她一生奔波輾轉只做了一件事,卻將這件事做到了極致,這件事就是不遺余力地傳播古詩詞。
在2018年和2019年,葉嘉瑩還分兩次,將自己的全部財產3568萬元,捐給她晚年生活的南開大學,用于傳統文化的研究。
小編敬佩葉嘉瑩為弘揚中國古詩詞所作的一切,也心疼她曾經遭遇的所有苦難。
幾十年來,盡管葉嘉瑩的婚姻一直名存實亡,形同虛設,但她從未想過要離開自己的丈夫,她愿意為那個家庭無私地付出,在為葉嘉瑩惋惜的同時,對她的這個決定,更多的還是理解。
因為畢竟葉嘉瑩所處的時代和我們不同,每個人又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苦衷,我們不可能替別人決定人生。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再重蹈前人的覆轍,而是在面對不幸婚姻的時候,多一些勇氣,多一些果斷,掙脫那些可怕的桎梏,沖出禁錮我們的牢籠。
只要我們不甘心,不妥協,不認命,不為不值得的人,做毫無意義的消耗和犧牲,我們的婚姻,在山重水復疑無路的時候,一定會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