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評論家艾德蒙·威爾遜說:
「英國文學史上,唯獨莎士比亞和簡·奧斯丁經久不衰」。
作為一名女性作家,簡·奧斯丁的小說部部堪稱經典。
尤其是「婚戀小說」《傲慢與偏見》,被毛姆列為世界十大小說之一,實屬不可多得的珍品。
小說通過講述小鄉紳貝內特五個女兒的戀愛故事,向我們揭露了,婚姻的本質絕不僅僅是愛情。
一段好的婚姻,始于眼緣,終于人品,既要談愛,更要談錢。
每一份感情都來之不易,越早看清婚姻的真相,越能幫我們收穫幸福的果實。
婚姻,不僅僅有愛就可以
家住朗伯恩的貝內特夫婦,有五個待字閨中的女兒。
特別是漂亮的大女兒簡和聰慧的二女兒伊莉莎白,被父母視作掌上明珠,更是不少青年心中的理想伴侶。
她們的故事,開始于一場舞會。
關于這場舞會,最激動的不是女兒們,反而是貝內特太太。
一心想把女兒嫁入豪門的她,在得知舞會的主辦者是闊少爺賓利後,就激動地帶著女兒們盛裝出席了。
豪門宴會,賓客如雲,在不缺闊少和名媛的舞池裡,賓利和簡很快就成為了最受矚目的一對。
他們一邊談笑,一邊起舞,眉目間流轉著熱烈又甜蜜的情愫。
舞會結束後,賓利對簡難分難舍,之後的一段日子,他成了貝內特家的常客,隔三差五就去拜訪。
簡也十分愛慕賓利,不是因為他多富有,而是因為賓利的確是個有教養,有品行的人。
可就在貝內特一家以為賓利會求婚的時候,他卻連夜搬走了。
臨行前,連個招呼都不打,只派人送來了一封語氣冷漠的信。
信中說,他和家人都搬去了倫敦,再也不會回朗伯恩了。
這封信差點把貝內特太太氣瘋,也讓簡悲痛欲絕,更讓性格剛強的伊莉莎白感到難堪。
而整件事的幕後推手,竟是賓利最好的朋友——達西。
比起賓利,同是貴族子弟的達西為人高傲,不易親近,更看不起貝內特太太趨炎附勢的嘴臉。
于是,當他發現賓利和簡相愛後,就冷靜地對賓利說:
「你可要知道,貝內特的家世背景遠不如你,他們什麼都沒有,只有幾個窮親戚。我希望你能冷靜下來,好好想想。」
賓利和達西是多年好友,他知道達西的為人,也知道達西是為自己好。
深思熟慮之後,雖然心裡不情願,賓利還是下決心走了,遠離貝內特一家。
初讀此書,你或許會因為達西的「棒打鴛鴦」而反感他,而當你歷經世事,就會明白達西才是他們中最明智的人。
只有他看得清,婚姻不是僅僅有愛就可以,還要看門第、家世、品行、教養……
好的婚姻離不開深入了解,既要了解對方的家境,又要了解對方的財力、社交圈、甚至道德觀念。
而這些,絕非一場舞會,幾次見面就能知曉。
因此,婚姻絕不是戀愛那麼簡單,它需要我們把愛情建立在更牢靠的基礎上。
婚姻始于吸引,終于人品
除了賓利和簡,伊莉莎白和達西的緣分也源自那場舞會。
只不過,他倆的「畫風」,毫無甜蜜可言,而是滿滿的火藥味。
本就受不了達西的伊莉莎白,因為姐姐的事,對他更加厭惡,甚至到了憎恨的地步。
即使達西放下身段表露愛慕之情,伊莉莎白也毫不領情,還處處與他對著幹。
不久後,伊莉莎白結識了英俊的軍官威克姆,更是將達西冷落一旁。
威克姆儀錶堂堂,能說會道,特別會討女孩歡心,而他坎坷的身世,更是讓一眾名媛淑女心疼不已。
說來話巧,威克姆原是達西的家僕之子,用他的話說,自己從小乖巧懂事,但卻備受達西欺淩。
無奈之下,才離開老家彭伯利,外出闖蕩,浪跡天涯。
不僅伊莉莎白,貝內特家的小姐們都十分喜歡威克姆,甚至愛財如命的貝內特太太都不介意他寒酸的身世。
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威克姆前一秒還向伊莉莎白求愛,後一秒就另娶富家千金。
伊莉莎白看清了他貪財好色的面目,不再理會。
可後來發生的事,卻讓伊莉莎白不能袖手旁觀。
威克姆竟然在騙到遺產後,拋棄了那家小姐;
更可惡的是,他在單身後拐走了貝內特家的小女兒,也就是簡和伊莉莎白的妹妹——莉蒂亞。
在尋找莉蒂亞的過程中,大家終于看清了威克姆的真面目。
他不僅貪財好色,還說謊成性,債務纏身,可謂一個徹頭徹尾的壞男人。
後來,威克姆以迎娶莉蒂亞為條件,逼貝內特家族幫他還清債務,安排差事。
最後,莉蒂亞雖然順利嫁給了威克姆,但她婚後的日子只能用一個「慘」字形容。
威克姆本性難改,整天不是遊手好閑,就是和別的女人廝混。
而莉蒂亞,只能在娘家的幫襯中,勉強地維持著生計。
有人說:
「婚姻一輩子,人品做底子。底子單薄,情也淡薄;底子豐厚,情也濃厚。」
好的婚姻,從來都是始于顏值,陷于才華,忠于人品,安于陪伴的。
結婚,不只是選擇了一個人共同生活,更是把餘生押在了對方的人品上。
婚姻不只心動,更要心疼
莉蒂亞的事總算塵埃落定,但伊莉莎白的心情卻因為舅媽的一封信更加起伏。
信裡,舅媽向她透露出一個資訊,那就是幫威克姆還債,又替他找工作的人,竟然是達西。
怕伊莉莎白不接受自己的幫助,達西只能假借貝內特家族的名義施以援手。
本來,這件事伊莉莎白永遠不會知道,但好心的舅媽有意撮合他倆,就偷偷給伊莉莎白寫了這封信。
得知真相的伊莉莎白矛盾極了,她既放不下對達西的偏見,又十分感激他的幫助;
她知道達西看不起貝內特家族,但又想不通他為什麼會對自己有意。
坐臥不安的她,決定當面問清楚。
這天,伊莉莎白隨舅媽登門拜訪,並約達西去莊園後的樹林裡散步。
當她將滿腹疑問拋出後,沒想到達西的回答異常簡單,他說:
「我當時沒想那麼多,就是心疼你難過。」
為了排解伊莉莎白內心的苦惱,達西開始解釋以往的那些誤會。
他說,之所以拆散賓利和簡,就是不想讓他們因為一時衝動走入婚姻。
如今,賓利已經完全了解貝內特家族,如果他仍願意向簡求婚,自己一定會祝福他們;
至于威克姆,的確是自己把他攆出門的,但原因卻是他騙了家裡的錢,還到處惹是生非。
說完這些,達西不失時機地向伊莉莎白傾訴衷腸,並為自己以前的傲慢道歉。
此刻,伊莉莎白陷入了沉思,她明白
要不是達西心疼自己,他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不必幫忙,不必解釋,不必道歉。
她為自己曾經的偏見懊惱,更為自己能擁有達西的愛感到幸運。
倆人冰釋前嫌,互通心意,經過命運的一道道考驗,終于走到了一起。
達西與伊莉莎白的事,可把貝內特太太高興壞了,更令她興奮的是,大女兒簡也接到了賓利的求婚。
小說《傲慢與偏見》,隨著兩位姑娘的出嫁接近了尾聲,這本書讓我們明白:
真正的愛,不是一瞬間的激情,而是人群裡的默默守護。
最好的感情,是察言觀色的細緻,是感同身受的體諒,是刻骨銘心的心疼。
最幸福的婚姻裡,不僅有心動,還要有足夠溫暖一生的深情。
寫在最後
《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丁的前期作品。
當年出版時,可謂一波三折。
要不是簡·奧斯丁堅持投稿,我們很可能看不到這樣精彩紛呈的故事。
1797年11月,作者將書稿交給倫敦的一個出版商。
可是,出版商沒看幾眼,就認定這不過是一本幼稚的愛情小說,便直接拒稿。
之後的十多年,簡·奧斯丁多處投稿統統被拒。
直到1813年,這本書才被出版商埃傑頓用110磅賣下並出版。
沒想到,小說一經出版,就引起了轟動,掀起了一股討論愛情與婚姻的熱潮。
如今,200多年過去了,簡·奧斯丁的婚姻觀念仍不過時。
不管什麼時代,好的婚姻一定是既要有愛情,也要看人品,又能經受住生活的考驗。
願你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心靈契合之人,在歲月的風雨中,感受人世間最珍貴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