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少有事物能比它更給人以幸福的盼望,也少有事物能比它更切實帶來痛苦與挫折。
我們總以為自己天生懂得如何去愛,從而可以憑藉直覺輕易掌控一段愛情。
但現實卻是,每個人都渴望愛情,卻少有人真正懂得經營愛情。
《人生學校:愛情的真相》,由英國當代思想家阿蘭·德波頓主編、全球哲學與心理學普及專案「人生學校」十周年重磅出品。
它為讀者提供受用終身的「戀愛課」,重新塑造當代社會德戀愛觀、婚姻觀、家庭觀。
它以冷靜親切的口吻帶領我們流覽愛情的主要問題。
它讓我們相信,愛的成功紅不再註定只由運氣左右,而需要更清醒地認識自己和認識對方。
成熟的愛情,是彼此寬容
在感情中,大部分人對于伴侶,總是容易莫名的苛責。
當他們有些不合情理的行為,比如鬧脾氣、生悶氣、或兀然挑釁時,我們就會認定伴侶在有意和我們作對,想給我們製造一點苦惱。
我們對其失望,覺得他們和自己理想的期望相差甚遠;
我們因此憤怒,恨不得立刻就和對方大吵一架。
但在書中,作者指出,
與其因為伴侶氣人的話而斥責他,不如把他看成一個激動的孩子,他之所以向最愛的人進攻,是因為想不出別的方法。
我們應該留更多空間來安撫而非爭執,爭取讓他放心,告訴他他很好,而不是以牙還牙。
寬待對方的「孩子氣」,是因為我們知道不久後,自己也會需要同樣的對待。
在紀錄片《幸福定格》中,有對結婚30多年的教授夫妻是學院公認的恩愛夫妻。
但在他們歲月靜好的背後,也曾有過風雨雷電。
有一次,兩人在吵架的時候,平日裡斯文的先生竟然抄起旁邊的凳子,摔爛在妻子的面前。
妻子一下子就懵了,但是她並沒有繼續爭吵,反而輕聲問道:
「剛剛那0.1秒發怒、失控的你,並不是在對我發怒,只是在尋求一種方法向我求助,對嗎?」
這句話,一下子讓先生破防了,瞬間覺得羞愧不已。
事後,妻子還溫柔地提醒丈夫:「誰都有情緒失控的時候,這次我讓你,下次你讓我,我們互相理解。」
是啊,我們的外在可能是個老練的成年人,但內心深處,卻有個不擅辭令的受傷小孩,渴望被理解。
能夠白頭的愛情,不是沒有矛盾和衝突,而是懂得彼此寬容、彼此體諒。
我們因愛而變得寬容,又因寬容變得更相愛。
長久的愛情,是落實到生活中
熱戀中的情侶最愛做的一件事,就是立下山盟海誓:為了你,前方有再大的困難,我們也要攜手並進。
但他們討論的內容中卻一直遺漏了某些重要的事情,很少有人對可納入「家務事」范疇的難題表現出什麼興趣,可能是週末去探望誰,何時上床睡覺、隔多久邀朋友來吃一次飯、誰去買洗衣液等等。
因為在浪漫主義看來,家庭范圍內的日常瑣事平淡無奇、無足掛齒,談論它們就是對神聖愛情的褻瀆。
但在書中,作者指出,可能正是這些感覺上很瑣碎、很愚蠢,卻在生活中佔有一席之地的問題——經年累月——會決定愛情的最終走向。
愛情,從來不止是風華雪月,更多的是柴米油鹽。
電視劇《父母愛情》中,江德福和安傑的愛情故事,一直讓很多人羡慕不已。
但事實上,他們的愛情曾經遭受最大的考驗就是來自于兩人不同的生活習慣。
安傑帶著一身「窮講究」:睡前要刷牙洗漱,上床要換整套睡衣,早餐要蛋糕和牛奶,喝水喝茶喝咖啡都得用對應的杯子……
江德福也改不掉農「壞毛病」:
飯前不洗手,吃飯吧唧嘴,睡覺不穿衣服……
兩人曾經因為這些瑣事吵了無數次架,都試圖想要改造對方,甚至差點走上分手的道路。
三毛曾說過:愛情,如果不落實到穿衣、吃飯、數錢、睡覺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裡去,是不容易天長地久的。
感情歷來不是一場驚天動地的慶典,而是柴米油鹽裡的點點滴滴。
日子重復而瑣碎,成也細節,敗也細節。
長久的愛情,正是基于兩個人願意在生活的瑣事裡,多商量、多包容、多理解。
不求轟轟烈烈,但求細水長流。
正向的愛情,需要共同進步
關于愛情,我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愛一個人就要接受他的全部。
我們必須接納他所有的好與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尤其是接受壞的方面,才對得起我們宣稱的愛情。
一旦你存在想要改變對方的欲望,似乎證明瞭愛不存在,問題相當嚴重,應該分手。
愛情真的需要如此「無私」嗎?
在書中,作者提出了不同的觀點:我們各有欠缺,因此加深愛情的意義之一就是教授與受教。
雙方應將愛情視作不斷進步與接受改善的機會。
愛人互訴逆耳忠言並非放棄愛,而是忠于愛所做的嘗試:試圖讓伴侶更值得愛。
正向的愛情,應是兩人互相扶持,充分發揮各自潛能,而不僅僅是一個讓一切現有缺點從中尋求認同的熔爐。
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曾是一名優秀的工程師,他憑藉過人的能力,很快名利雙收,卻也心安理得享受起生活來。
他嚮往田園生活,便在門前開墾了菜地,每天忙著養花種菜。
而「學霸」妻子馬東敏,擔心他會因此停留在舒適圈,不求上進,三番五次勸他創業。
見丈夫遲遲不行動,竟把地裡的蔬菜全拔了。
她只給丈夫留下了這樣一句話「如果我不毀掉菜地,菜地就會毀掉我的丈夫,我不願你變成農夫。」
也正是這句話一下子激發了李彥宏的創業激情,毅然創建了百度。
薄加丘曾經說過:真正的愛情能夠鼓舞人,喚醒他內心沉睡的力量和潛藏的才能。
最好的愛情不是互相遷就,而是互相成就。
和同一個人一生去學習不同的東西,彼此互相幫助邁向更好的人生,或許才是最浪漫、最優質的愛情。
善意的謊言,也是愛的體現
毫無疑問,在親密關係中,我們都希望得到對方的愛與信任,能夠與我們坦誠相對。
但有的時候,坦誠卻會為我們的愛情帶來危機。
比如,你和伴侶提到隔壁桌的迷人顧客讓你有點興奮時,即時只是一閃而過的想法,都增加了對方的「惱怒感」。
我們就此遭受了對愛的理解中存在的根本矛盾——保守秘密看起來像是對愛的背叛,徹底的真實又似乎終會將戀情徹底終結。
在書中,作者以為,誠實的概念固然可貴,但為了體貼,為了維持感情,我們最終還是有必要掩飾許多想法。
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故事。妻子在情人節當天收到一雙高跟鞋,是丈夫送的。
鞋子很好看,可惜不是她的風格。
但她還是找出了與之最相配的衣服,興致勃勃地在鏡子前搭配,並且不斷表達感謝和自己的喜歡。
朋友問這位妻子:「你竟然不喜歡,為什麼要違背自己的內心,這樣豈不是不真誠?」
妻子笑著回答:「你知道嗎?他表面上是把禮物隨手拿過來給我,但我能感覺到,他很緊張我收到禮物的反應。
」
聰明的妻子知道,自己的一次冷臉,可能會澆滅丈夫的期待,甚至可能會澆滅下一次浪漫的火花。
而這個善意的謊言,是禮貌,是保護,是溫暖,也是愛的體現。
成熟的關係並不是一個人完完全全地暴露愛另一方面前。
在不違背原則的事情上,一些善意的謊言,正是對我們愛情的最好守護。
在過去,浪漫主義給我們營造了太多關于愛情的假像,而對現實生活避而不談。
而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愛是一種需要學習的技能,而非僅為有待感知的情緒。
愛需要理解和包容,而非互相埋怨;
愛需要落實到柴米油鹽,而非只有風花雪月;
愛需要共同進步,而非全盤「包容」;
愛需要鼓勵和誇讚,而非刁難和貶低;
……
願每一對愛人都能找到彼此的相處之道,一路前行,往後餘生,收穫無懼歲月磨損的浪漫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