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出口國,每年國際市場上出口的稀土當中有超過80%的份額都是中國出口的,中國在稀土方面有著絕對的話語權和全球最頂尖的實力。事實上,稀土并非是一種土,而是多種稀有金屬的統稱。
稀土當中包含鍺、鎵、硅等多種稀有金屬,在芯片半導體、人工智能、軍工、醫療等多個領域當中都有著十分重要甚至是必不可少的作用。中國從8月1日開始限制出貨的鍺和鎵這兩種稀有金屬就是稀土當中的一種,也是制造芯片必不可少的原材料。
雖然在全球范圍之內不是只有中國擁有鍺、鎵等稀有金屬的礦產,包括美國、日本、蒙古、剛果金在內的多個國家都有豐富的稀土礦產,其中美國在鍺方面的礦產儲備量甚至比中國的礦產儲備量還要高上一些,可是全球范圍之內能夠大量出貨稀土的基本上也就只有中國了。
這并不是因為很多人認為的那樣,美國等國家不愿意開采國內的稀土資源,想要等中國的稀土資源開采完之后再以極高的價格出售給中國,而是因為目前只有中國擁有開采、冶煉、分離、精加工各種稀土元素的能力,也只有中國才建設起了完整的稀土產業鏈。
稀土當中的很多元素,例如鍺、鎵在自然界當中都沒有單質形式的礦產,要不然是以伴生礦的形式存在要不然就是其他一些金屬產品的副產物。例如鍺和鎵是鋅和鋁的副產物,想要獲得鍺和鎵就必須要先建立起鋅和鋁的產業鏈。
曾經美國推出了一個所謂的稀土自由計劃,打算發展本國的稀土產業鏈以此來擺脫對中國的稀土依賴,可是美國專家估計以美國當時的技術和產業情況,最少要花費250億美元和十年的時間才有可能打造出堪比中國的稀土產業鏈。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美國所謂的稀土自由計劃最后無疾而終,只打造出了一些能夠出貨初級稀土的企業,這些企業出貨的初級稀土出口到中國之后中國進行精加工和分離等工序之后又重新出貨回美國。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的稀土出口和進口數額都很高。
在中國限制鍺、鎵以及其他一些稀有金屬出貨之后,美國就開始尋找各種辦法來獲得足夠的稀土供應,美國不僅公布了鎵回收計劃,要在廢棄物當中回收和提煉鎵,還和蒙古達成了稀土協議。蒙古和美國也簽訂了一筆高達3100萬噸的稀土資源出口訂單。
蒙古總理為此還特地訪問了中國和美國,希望中國能夠租借天津港給蒙古讓蒙古可以出貨稀土。在訪問美國的時候蒙古也美國還簽署了其他領域的一些協議,不過主要目標還是以稀土方面的合作為主。
可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在蒙古總理訪問美國之后就失去了消息,似乎之前美國和蒙古在稀土方面達成的合作和交易只不過是一個虛假消息。其實并非如此蒙古和美國的稀土交易之所以突然銷聲匿跡了,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蒙古沒有辦法出貨稀土給美國,不僅是因為交通運輸問題,也是因為蒙古在稀土開采方面的問題。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最近有消息傳出:蒙古單方面暫停了和美國之間的稀土大訂單。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蒙古甚至有可能徹底終止和美國在稀土方面的合作。這個消息傳出之后拜登估計要麻了,好不容易尋找到替代中國稀土的辦法,結果不僅面臨各種問題,如今還被終止了。
其實蒙古停止和美國之間的稀土訂單以及合作也并非是沒有理由的,畢竟美國在稀土開采、提煉方面的技術水平不如中國,甚至美國還不想出錢幫助蒙古開發稀土,更別說開發稀土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交通設施建設。
按照美國的計算,幫助蒙古開發稀土達到中國供應量最少需要250億美元的投資,美國有這個錢還不如自己在國內建設稀土產業鏈呢。蒙古總理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也多次暗示美國給蒙古搞好基建。拜登自然不可能出錢幫蒙古開發稀土,建設稀土產業鏈,畢竟哪怕蒙古可以大量出貨稀土了,如何解決交通問題一個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事情。
畢竟蒙古只和中國、俄羅斯接壤,中國和俄羅斯都不太可能允許蒙古過境運輸稀土給美國。在看到美國不考慮之后,蒙古又再次找上了中國。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在蒙古總理訪問美國結束之后的一個月,蒙古總理在接見中國代表團的時候就表示要加強和中國之間的合作,態度轉變很快。
此前蒙古一直拒絕中國在美國建設道路等基建,可是這次蒙古卻開始一改常態想要和中國在基建方面達成大量的合作。僅僅是在東方經濟論壇之間,蒙古就表示希望中國能夠幫助他們修建三條公路和五條鐵路。
蒙古回心轉意無疑是一個好消息,不過中國也報保持對蒙古的防備,小心蒙古再次在背后捅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