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中國官方發布了一則非常有趣的數據。
福特中國在2023年累計整車出口正式突破了10萬輛汽車的大關。這對于福特中國來說,如此數據,為這家企業從大陸市場向海外市場年度出口車輛創下了歷史性的一刻,在過去他們的整車出口數量并沒有那麼高。
不僅如此,在突破了十萬輛大關之后,福特中國還表態,他們目前正在大幅度的提升從大陸市場上整車出口的業務,并且將此項業務定位為福特在大陸市場上重要的一環。言下之意就是,福特要把「汽車生產的大基地」將大陸市場作為關鍵。
此情此景,外媒直接表示:這操作是要將美國工廠也搬到大陸去?
要現在的局面來說,外媒這樣的評價其實是有些夸大了,福特作為一家美國的汽車巨頭,就算在美國地區有諸多的不容易,他們也不會輕易地將自己的本土產能搬遷到大陸市場上來。不過,福特中國此舉卻釋放了一個他們替換明顯的信號——加速拓展中國市場對外的出口。畢竟,是否遷移產能到大陸,和在大陸市場上拓展更多的業務市場并不沖突。
而在這種趨勢之下,未來也很難說會發生外媒口中的局面。要知道,現在的福特確實在美國市場上不如意。
一方面,剛剛經歷過美國工會罷工的風波,盡管多次強硬的福特最后不得不和其他巨頭們,一同妥協美國工會的協議。但對此,福特也依舊很埋怨,認為耗費的資金過高,而很有可能導致福特的轉型之路受創。事實上,在和寧德時代合資設廠的投資上,因為這件事他們已經將資金從之前的35億美元削減到了20億美元。
由此可見,這家美國的汽車巨頭已經在當地陷入了一個艱難的境地。誠如一開始美國工會罷工時福特所表達出來的態度一樣——這樣下去只會讓美國的工廠倒閉,讓汽車行業陷入困境。盡管現在這種勢頭還沒有出現,但并不妨礙福特為自己的以后做打算,如果再來一次風波,他們未必不會徹底的遷移。
另外一方面,福特轉型的重要角色寧德時代,正在頻繁的遭遇雙方合資設廠的限制。老美不止一次對福特強調,要他們警惕使用中國的電池產品。與此同時,他們還要求福特提供雙方合作的關鍵數據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又出爐了對中國電動汽車的相關法案,想要將中國的電池產品排除在美國的供應鏈。
在這種形勢之下,福特和寧德時代的合作還將遇到不少的挑戰,也將讓福特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在電動汽車轉型上在美國的發展前景。一旦他們認為在美國當地設廠并沒有太大的實際影響力,也很有可能將產能外遷。
而且在這個背景下,我們還不能忽略一個關鍵的數據,在美國的汽車市場上98%仍然是傳統的燃油車,若是福特想積極的布局全球市場,恐怕美國的產能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對象。對此,你們是怎麼看待的呢?歡迎對此進行留言評論、點贊和分享!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