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們通常將各大企業,在減少對中國供應鏈依賴的行動上,將其稱為「中國+1」戰略。
事實上,在老美主推要「去中化」的背景下,也確實很多的企業開始了轉移市場,另外加碼他國的投資等等行動。那麼,「中國+1」的戰略真的出現了嗎?誰又將是這一次戰略轉移的獲益者?
在越南、馬來西亞等都還沒有發話的時候,印度媒體開始發聲:他們認為印度才是制造業的未來。
是個有野心的發言,當然也是來源他們有底氣。因為,在近段時間以來,印度一直在搶中國市場上的生意,包括投資。例如說內部補貼加倍;PC禁令;審核其他國家制造產品進入到印度市場緩慢流程等等之類。在如此情況下,印度也確實迎來了多家巨頭都開始行動的盛況。
從蘋果開始大力推動iPhone制造業務轉移到印度去之后,蘋果供應鏈上不少的企業都開始加碼,如典型的富士康、和碩,還有印度本土的塔塔集團。除了蘋果的供應商之外,還有不少的美國企業也開始對印度投資加碼,如已經獲得了審批的美光,還有美國應用材料、AMD、谷歌等等企業。
他們無疑都有共同的計劃,那就是將印度的業務規模進一步的翻番,快速的抓住印度市場上的紅利。與此同時,他們也考慮到了外部的因素,以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從多家企業的行動來說,當下確實已經出現了分析師口中「中國+1」的戰略。
只不過,這個局面的出現,未必就能讓此戰略真正的成功。
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印度愿意給出眾多企業激勵政策,以及對中國企業的投資實施了嚴格的管控之下,會促進這一個局面的發生。然而就現在來說,談有多大的效果還太早了。
蘋果的高層曾經透露過這樣一句話,如果說印度制造的質量令人滿意,那麼他們的確會更加傾向于在印度擁有工廠的制造商。這其中自然也是包括很多在蘋果供應鏈上的中國企業。然而,質量的問題就目前而言還飽受詬病,比如說iPhone15系列用印度制造出貨全球之后,蘋果的大部分投資者都不看好,市場的反饋也很一般。
就連印度本土的工人都表示:要是能有大陸工人一樣的薪資,他們也有同樣的質量。側面其實就已經承認了他們在質量上還比不上大陸供應。與此同時,蘋果之所以想要拉攏中企去印度設廠,很大原因是為了方便和控制成本,可現在印度對中國的企業并不是那麼友好,那麼蘋果想要擴大在印度制造iPhone的規模,也將面臨不小的挑戰。
至于其余的企業,除開蘋果供應商之外,大家都是看在了美、印雙方的半導體合作戰略之下,給面子的投資罷了。并沒有真的承諾過會在印度擴大多少的制造能力。而更重要的是,這一部分美企大多數都不愿意離開中國市場,更不愿意擺脫中國的供應鏈。這一點,在美國的商界早已釋放了信號。
那麼是否出現這個戰略其實并不是很重要,而印度所謂的他們是制造的未來這句話,現如今也只是言之過早。對此,你們怎麼看呢?歡迎對此進行留言評論、點贊和分享!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