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手機存儲,很多是8GB起步,後來有了16GB,32GB、64GB,到如今已經是128GB、256GB起步了,還有了1TB、2TB這樣的大存儲版本。
為何存儲越來越大?原因是存儲芯片成本越來越低,大家看看現在的SSD市場,1TB只要200多塊,而3年前還是1000多元。
而為何存儲芯片這麼便宜,一方面是技術不斷進步,導致存儲密度不斷增長,所以單位容量價格變低。另外一方面則是 行業周期的影響,目前正處于市場低谷,所以價格低。
此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國產卷王誕生,打得三星、SK海力士、美光這幾大巨頭不敢高價賣存儲芯片了,價格壟斷被打破了。
而這所謂的國產卷王,就是長江存儲,2016年成立,短短7年時間,就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還實現了從1到100的跨越式發展。
2016年,長江存儲成立,主攻NAND閃存芯片,而在2016年時,中國消耗的存儲芯片,接近全球的一半,國內NAND閃存的產能為0,100%靠從國外進口。
長江存儲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成立的,立志要讓中國人用上中國自己的NAND閃存。而在2017年,長江存儲也不負眾重,推出了第一塊32層的3D NAND閃存,比三星等國際巨頭,落后了4-5年時間。
不過長江存儲不著急,一直在努力追求,在2018年時研發出了一項核心技術,叫做Xtacking(晶棧)。
基于這個Xtacking技術,長江存儲迎來了騰飛時刻,從64層堆疊技術,跳過96層堆疊,直接進入128層,然后在2022年,長江存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可以量產232層NAND閃存堆疊的公司,比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更先進。
從市場份額來看,2016年時為0%,2020年時約為1%,而到了2022年時,份額達到了5%左右。
而從2016年成立,到如今,也不過7年的歷史,而這7年間,長江存儲一共投入了2000多億元,來硬剛巨頭三星、美光、SK海力士等,且在技術上確實是剛贏了。
不過,在2022年,美國看到了長江存儲的進步,害怕了,于是將長江存儲列入了實體清單,對先進的設備進行封禁。
問題來了,禁令長江存儲影響有多大?不黑不吹,影響肯定會有的,畢竟半導體設備領域,美國、日本、荷蘭等占據壟斷地位。
但是,存儲芯片與邏輯芯片又有一點不一樣,邏輯芯片在不斷的向先進制造前進,目前已經達到了3nm,而存儲芯片不一樣,不能不斷的前進,存儲芯片進入到15nm時,不能再縮小工藝制程了,因為越先進越不穩定。
所以存儲芯片的設備國產替代,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目前國內很多設備已經有了替代方案,且長江存儲從來不是孤軍奮戰,還有其它國產供應鏈、國家力量在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