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不少的企業都致力于全球范圍內的擴大自己的業務。
而印度作為一個各方面都在快速增長的市場,也成為了很多企業的熱門投資之地。然而,印度市場雖然有不錯的誘惑力,不過高昂的關稅、以及不透明的規則等各方面,都讓一些企業望而卻步。
例如說特斯拉,早前就一直想要進入印度市場,但由于印度市場的關稅門檻,只能放緩進入到印度市場的打算。不過,特斯拉很聰明,面對著印度本就需要拉攏外資投資設廠,想要扶持本土供應鏈發展,成為全球制造基地之一的愿景之下,特斯拉出招了。
在過去的一年中,特斯拉高管就多次的和印度高層會面,告訴印度他們想要在印度當地設廠。
不過,這只是特斯拉想要去印度的第一步。要去設廠,還要在印度市場上賺錢,光是去談判特斯拉根本沒有利益可言。于是,特斯拉對印度提出了兩個要求,希望印度官方給予一定的稅收減免。與此同時,他們去印度建立工廠也希望能夠批準中企的供應鏈進入。
從表面上來看,是特斯拉難以離開中國供應鏈,并且在印度本身對中國供應鏈不太友好的情況下,特斯拉還是死咬著這一點,可見他們是打算「硬求」中國供應鏈進入的。
然而這都只是表象,細節分析特斯拉提出的這兩種要求,無外乎都指向一點:希望在成本上有所節約。而以印度常見的操作,不可能一步步退讓。畢竟,在一開始特斯拉提出的兩種要求都遭到了印度的婉拒。總之就是只有他們占便宜的份,不愿意給特斯拉來占這個便宜,廠要建,稅也要收。只不過,印度沒有熬過特斯拉。
據公開信息顯示,印度高層透露,他們目前正在制定相關的稅收,允許國際制造商以更加優惠的稅收進口電動汽車。當然,這個前提是需要他們最后在印度制造汽車。能從印度嘴巴里聽到這句話也算是不容易了,要知道之前他們一直強硬的不妥協,現如今直接從當初的100%降到40%。顯然在這一件事情,他們最后還是妥協了特斯拉。
而特斯拉也按照承諾確實要在印度建廠,不僅如此特斯拉還將計劃從印度進口的零部件增加一倍。
如此背景下,特斯拉也確實不必硬求中國的供應鏈了。畢竟,印度已經松口,特斯拉算是達成了愿望。只不過,就印度制造的零部件口碑來說,特斯拉未必不是高興得太早了。尤其是特斯拉在大陸市場上有諸多份額的情況下,如果也將印度制造的汽車銷往大陸,很有可能引起反效果。除非他們真的只在印度市場銷售。
而且,印度的投資環境一向都不被看好,不少國際大廠在印度市場上都是栽過跟頭,特斯拉進入也未必能逃過一劫。所以綜合上來說,現在就說不求中國供應鏈這番話還太早了。不過換個角度來講,這也是一件好事,沒有特斯拉的參與,中國企業也不至于進入到印度市場被坑。
對此,你們怎麼看呢?歡迎對此進行留言評論、點贊和分享!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