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台媒報道指台積電的7納米工藝產能利用率飆漲,從之前的50%提高到80%以上,在于中國大陸的芯片企業大量下單,對台積電的7納米工藝產能需求激增所致,顯示出台積電再度轉向支持中國芯片。
台積電突然轉向在于認清了美國芯片的真面目,從去年以來台積電曾全力支持在美國建廠,不僅大舉包機10架將台灣的300名技術骨干和家屬運往美國,加速美國5納米工廠的量產進程,還宣布將在美國建設3納米工廠,可以說台積電向美國表了忠心。
台積電如此做,在于當時美國的520億美元芯片補貼到了關鍵時刻,希望如此做能獲得美國更多的芯片補貼,然而結果讓台積電失望了,在台積電已入坑的情況下,美國公布的520億美元芯片補貼最終有七成分給了美國本土的Intel、美光等,而台積電僅獲得10%的份額,補貼份額比三星的13%還要低。
在美國推進量產進程后,台積電發現美國的坑太多,美國的芯片制造成本不止它預期的提高50%,跟隨台積電赴美設廠的產業鏈企業表示預計美國的芯片制造成本提高4倍,昂貴的成本讓台積電頭疼不已。
成本的大幅上升,台積電希望美國芯片承擔一部分,然而美國芯片普遍已經拒絕了,誰愿意喪失自己的利潤啊,如此情況下,台積電只能獨自吞下在美國建廠的苦果,而近期台灣的有識之士甚至建議台積電放棄美國建廠,選擇接受當前造成的損失避免繼續失血。
另一方面則是美國芯片的輝煌已到頭,從去年以來,美國芯片都出現了業績大跌的跡象,Intel、美光已巨虧,西部數據更因虧損而賣身給日本鎧俠,這顯示出美國芯片對全球市場的影響力在下降,未來美國芯片能給台積電帶來的收入可能下滑。
台積電已深刻認識到這一點,目前繼續擴張日本的芯片工廠產能,也已獲得德國的補貼在該國建設16納米和28納米工廠,加上台積電在中國大陸建設的16納米、28納米工廠,顯示出台積電正在減少對美國芯片的依賴。
這次突然大舉接受中國大陸芯片的訂單,更顯示出台積電認識到中國大陸芯片的飛速發展,深刻認識到中國大陸的芯片產業極具潛力,這幾年中國大陸的芯片發展勢頭兇猛,芯片產量不斷增加,芯片自給率在快速提升,而台積電這次接受的AI芯片訂單更是中國芯片行業當前發展前景廣闊的芯片類別。
反過來說,中國芯片的飛速發展,也會進一步降低美國芯片對全球市場的影響,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芯片采購國,美國芯片則有六成賣到中國,中國芯片自給率的上升就意味著從美國采購芯片數量的減少,事實也是如此今年前七個月中國減少的芯片進口量已達到600億顆,如此美國芯片企業已擔憂未來美國芯片將無人買,因為全球再找不到第二個可以替代中國的市場。
面對如此現實,台積電算是清醒了,業務收入的增長恐怕還得依靠中國大陸的芯片產業,此時大舉選擇接受中國大陸的芯片訂單也可以看出了台積電的抉擇,證明台積電已認可中國大陸芯片產業的巨大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