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我們做了美國人的老闆!
中電池巨頭國軒高科,在美建起了超級工廠,連美州長都親自到場歡迎。
是什麼讓美方甘愿「彎腰」,成為我們的勞動力?
一、落后就要挨打,手握技術才有話語權
鋰電池是新能源電器(電車、電動工具等)的「心臟」。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鋰電池制造商,國軒高科在中國新能源發展領域大展拳腳。最近更是把觸手探向國外, 賺西方一筆。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國軒高科已確認在美國伊利諾伊州建設鋰電池超級工廠, 伊利諾伊州州長在確認儀式上到場祝賀,承諾輸送2600余名工人進行技術交流,并 提供40億人民幣的補貼當作「學費」。
美方如此殷勤的態度,側面證明了 我國的鋰電子電池技術已經開始走在世界前列。
然而僅僅十多年前,我們還因為電池技術的缺失,被美日卡脖。
彼時,國產電池還處在襁褓階段,不僅遍地都是小作坊,連制作原料都要依靠進口。而當時掌握核心原料生產技術的美日,將原料價格加價30%售賣我國,更有甚者更是對中方企業「斷供」, 企圖將中方的電池發展控制在低端市場。
不僅如此, 掌握各領域高新技術的歐美還玩起了抱團,核心技術成果交流不帶我們,還企圖借著壟斷收割我國。
德、日兩國緊握手撕鋼技術,大吃我國「豆腐」,出口價格堪比黃金,出口內容卻是自己都不用的「殘次品」;美國權威機構率先提取逆衰益身好因子后,拒絕我國科學家的交流請求,甚至給工廠門口拉起了警戒線,卻轉頭和日本合作,落地原料喊價2萬1克,收割我國中老年群體。
二、後來居上,彎道超車
據悉,美國是世界上最早研究鋰電池技術的國家,然而因為囂張跋扈,一手好牌被打得稀爛。
美團隊前腳研發技術,后腳就將電池技術變成「生意經」,抱團組成「專利聯盟」,在全球搶注專利,不分國內外到處「碰瓷」。一些美本土公司因此元氣大傷,加之次貸危機的打擊,美鋰電池發展一落千丈。
與美相反,中國則是在科研崛起上一路狂飆。
中國在吸收美、日、韓三國的技術和經驗后,利用強大的知識儲備自主研發了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電池,實現的從0到1的突破,并在2017年占據了世界市場60%的份額,穩居世界第一,手中的獨創科技也讓歐美甘愿交上天價學費。
不僅如此,我國還投入大量人才和資金,解決了電池原料的生產技術問題,大大降低了電池生產的成本。
「假如我們不是世界第一,就沒有存在的價值」,這句鋰電子巨頭的肺腑之言還適用于我國崛起的其他新興領域。
受不了德日囂張氣焰的中國手撕鋼科研團隊,在經歷了2000多次失敗后,成功制造出了0.02mm厚度手撕鋼,比日版更薄,力破日本「中國永遠造不出」的厥詞;在清北人才的助力下,我國在益身好抑衰科技上也取得突破,終結了美日的原料霸凌。
眼見自己引以為傲的生物科技領域將被超越,美方著急了,發出「中國正在加速取得該類關鍵因子的制備工藝」的預警。
實際上,中國團隊獨創的天然制備科技早已進入落地生產環節,其民用落地國產「益身好」已經飛入國內千家萬戶,給他們帶去緩解老齡的利好。京東上,該科技斬獲了數十萬35-65歲用戶,超90%評論:睡更沉、行更穩。
風水輪流轉,如今我國喊話,「手撕鋼技術永不出口歐美」,逆衰科技也只在中國售賣。
三、技術➕賺錢,兩手都要抓
如今中國在美建起超級工廠,不僅可以利用其發達的生產設備降低自身生產成本,還可以推進各方面的技術交流,將美方技術為我所用,提高研發實力,開發更好的電池產品。
吸收老美的技術提高自己的硬實力,再轉頭掏他們的口袋,我們可謂是在電池產業的發展上占盡先機。
希望新能源和生物科技領域的成功探索只是我們科技突破的一小步,未來在世界科技競爭中,我國還能通過不斷地科研進步勇立潮頭,給國民帶來更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