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請勿抄襲和搬運,違者必究
美國正在重振芯片本土化,極力將台積電拉攏到美國建廠。不過台積電并沒有全心全意將心思放在美國身上,更多的核心技術依舊留在台灣總部。
其中就有一座28nm芯片廠變成規劃2nm,全球研發中心也在總部地區啟用。拜登做夢都沒想到,美媒:台積電在耍花招。
美國十分看重台積電的芯片制造技術,因為台積電在芯片制造工藝方面擁有先進的技術和設備,能夠生產出高性能、高品質的芯片產品。這對于美國企業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只要能獲得台積電的芯片代工,美企就能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芯片。
而且美國一直在推動芯片本土化,即讓美國本土自主生產芯片,減少對外國芯片廠商的依賴。與台積電合作可以幫助美國企業實現芯片本土化,從而提高美國芯片產業鏈的自主性,在未來的芯片競爭中掌握更多的話語權。
台積電也十分在意美國客戶訂單,多年前應美國的邀請到亞利桑那州建5nm芯片工廠,後來台積電將5nm升級為4nm,并將投資額增加至400億美元,再建一座3nm工廠。
美國成為了台積電海外最大的投資地,只要兩座工廠建成投產,預計每年可為台積電貢獻100億美元的營收。可赴美建廠真的是筆劃算的買賣嗎?
成本大,產業鏈不完整只是台積電赴美建廠面臨的一部分問題,關鍵是人才緊缺,美國補貼不到位等等才讓台積電頭疼。
所以台積電改變美國布局計劃,一方面將原定于2024年量產的第一座芯片工廠推遲至2025年量產,另一方面台積電把更多的高端芯片技術放在台灣總部,其中就有一座28nm芯片廠變化規劃2nm。
台積電赴美建廠多年,其實并沒有全心全意把心思放在美國身上。美國雖然是台積電第一大市場來源,可本質上美國不適合建芯片工廠。
何況美國對台積電心思詭譎,現在對台積電還有依賴,所以會敞開大門合作,將來美國扶持英特爾崛起,有了替代台積電的能力,就難保不會將台積電拋在一旁了。台積電必須早做準備,不能將全部的底牌都暴露在美國眼皮底下。
所以即便台積電在美國建4nm,3nm芯片工廠,卻不是最先進的,真正的核心技術依然留在總部地區。台積電將28nm工廠改為規劃2nm廠就是最好的證明,除此之外台積電還有另外兩座2nm廠在建,一共三座3nm廠,最快可以在2025年量產。
而美國到2025年才會投入4nm芯片廠的運營,至少與台積電相差2代工藝。美媒表示:台積電在耍花招,估計拜登做夢都沒想到,台積電還留了這麼幾手,本以為能獲得台積電最先進的技術,其實台積電并沒有把寶全部押在美國身上。
台積電需要走自己的路,把更多的高端芯片技術放在台灣總部,可以幫助台積電提高自主話語權。不僅有助于台積電加強對自身核心技術的掌控和保護,還能更好地服務于台灣本土和大陸市場,增加自身的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
台積電過度依賴美國不是什麼好事,只有堅定自主產業目標,才能塑造一個廣闊的未來。
台積電在美國重振芯片本土化歷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通過台積電可以給美國帶來一系列的好處,比如人才資源,台積電在員工培訓和技術研發方面一直非常重視,擁有大批高素質的研發和生產技術人才。
當台積電美國工廠建成以后,勢必需要大量的人才,或從總部調遣,或為當地培養。只是台積電忽略了美國員工與台積電管理方式水土不服的問題,很多美國員工不滿台積電的管理方式,不接受兩班倒。
台積電若解決不了員工的管理問題,后續的工作便很難展開,美國想要的人才資源也沒那麼容易得到,這是台積電重振芯片本土化的一大挑戰。
還有產業鏈資源也是美國的挑戰。台積電在半導體產業鏈上扮演著重要角色,擁有豐富的產業鏈資源,理論上台積電赴美建廠后,其余的海外供應商也會跟著到美國布局,豐富美國的芯片產業鏈。
實際上,美國要求台積電從本土購買所需零部件,給美國企業做生意的機會。所以海外供應商不會跟著台積電的步伐,也一起到美國布局。台積電不可避免會耗費大量的成本,畢竟美國缺乏很多台積電所需的零部件供應商。
台積電建廠不順利,美國重振芯片本土化也別想輕易成功。從始至終,美國對台積電的心思就不單純,把台積電拉攏到美國建廠,往后會不會想辦法獲得台積電的人才資源,核心技術誰也無法保證。
最穩妥的方法就是把核心技術留在總部地區,台積電才能走自己的路,擁抱更廣闊的未來。
同意的請點贊,歡迎轉發,留言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