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zoey,今年27歲,山西妹子,如今和法國老公在北京生活。
7歲那年,我和幾個同學通過報名,前往北京大學參加舞蹈比賽。演出結束時,在校園里看到一個高高大大,金黃頭髮藍眼睛的外國人迎面走來,覺得特別稀奇。我大膽跑上前去,問他能不能一起合個影。他高興地張開雙臂,像老鷹抓小雞一樣把我們逗笑了。
少女時的我,腦袋瓜里突然有了奇特的想法,長大后,要麼獨身不婚,要麼嫁給外國人。
沒想到後來在陰差陽錯之下,我嫁給了一個法國人。而且,這個法國男人還跟著我來到中國,從此愛上中國,再也不想離開。
(我和法國老公在上海)
1996年農歷9月的一天,我出生在山西運城一個小縣城,上有一個姐姐,一個哥哥。
我的爸媽在運城開了一家賓館,一個小旅行社,還在北京開有一個蛋糕店。
因為生意太忙,總是奔波,在我出生剛幾天,就被送到鄉下奶奶家。奶奶給我剪短發,穿哥哥姐姐穿過的舊衣服。我像個假小子,養成了男孩的性格,遇事獨立自主,拿定主意不后悔。
那時候,我以為奶奶是媽媽,我是家里唯一的孩子。暑假哥哥姐姐來鄉下,我拒絕他們進門,害怕「搶」走我的奶奶。
當我得知哥哥姐姐也是一家人時,一個疑問閃過腦海,為什麼他們和爸爸媽媽住城里,而我和奶奶住鄉下?感覺自己是被家人忽略的孩子。
(我小時候和爸爸媽媽姐姐哥哥在一起)
13歲那年,我正當叛逆期,非常討厭回家。別人放假特別開心,只有我開學比誰都高興。
我們那有句老話,女孩子吃飯時筷子抓得越長,意味著以后嫁得越遠。我總是刻意把筷子抓到頂部夾菜,希望以后嫁到很遠的地方。
那時候,我爸爸愛喝酒,管我媽媽要錢,媽媽不給,他就拿我們兄妹三人的生活費來買酒。
當時,我突發奇想,長大后,要麼獨身不婚,要麼找個外國老公,無論我家里人說啥,沒人知道,或者他聽不明白,我就不會那麼尷尬。
每年寒暑假,我有時候到爸媽在北京開的蛋糕店做「蛋糕小妹",有時候在運城的賓館前台做服務接待,干得挺開心的。
(7歲的我和外國人合影一點兒也不膽怯)
2015年9月,我來到了福建上大學,讀的是旅游管理專業。冥冥之中,感覺和我在旅行社的經歷十分對口,我特別有興趣。
在大學里,我很喜歡唱歌,僅用一個晚上就學會了閩南語歌曲《愛拼才會贏》,第二天成功通過面試選拔,和乒乓名將鄧亞萍同台演唱。
那天,在學校大禮堂的文藝晚會上,我站在燈光閃爍的舞台上,偶像鄧亞萍姐姐就在旁邊,真的感到無比自豪,暗暗為自己驕傲。
那時候,每次放假,我都和同學結伴出行,身背行囊、云游四方。看大海,登高山,享受大自然美色美景。重要的是,我離開家庭,放飛心靈。不再受到爸媽的各種限制和管束。
有一年暑假,我還組織了一幫同學到台灣旅游。所有行程線路、吃住行程安排,對接導游等,都是我一手搞定。
(在大學禮堂,我和乒乓名將鄧亞萍同台演唱)
因為喜歡旅行,也喜歡和旅行相關的工作,大學畢業那年,我申請去日本留學。
日本作為旅游之地,應該有不少可取之處。對于我留學將來回國,從事相關的旅游工作十分有益。
不過,沒想到的是,這次出國,成為了我人生的重要轉折點。
初到東京,感覺一切都十分新奇和美好。街道特別干凈,電車上很多人在安靜地讀書。我希望自己讀書的樣子也是這樣棒。
我也想自己能盡快獨立自強。到日本的第一個星期,就在一家便利店找到了一份兼職的工作。有了收入之后,我再也沒有管媽媽伸手要過錢。
(我們在日本沖繩參加潛水運動)
沒想到一份戀情也向我悄悄靠近。那一天陽光明媚,我被愛神丘比特的箭射中了。
那是一個下午,語言班上課的第一天,在教室門口,一個男生往里走,我向外走,我倆剛好迎面碰上。
我向他點點頭表示禮貌,他一米八幾的個子,挺帥的。據他後來跟我說,他對他的法國同學說我很漂亮「The girl is very pretty。」
語言班同學來自各種不同的國家,他來自法國,也是初到日本,我和他基本用英語交流。
他很好奇,說他沒有想到,一個中國女孩居然英語講得那麼流利和動聽。他告訴我,他比我小兩歲,他有一個姐姐,從小性格叛逆,爸爸媽媽把更多的時間和注意力放在姐姐身上。
而他是一個很安靜的男生,平常喜歡宅家打游戲和畫畫。
他告訴我他沒辦電話卡,很不方便。然后我跟他約好時間,陪他一起去中國人開辦的通訊營業廳辦理電話卡。這是我和他第一次單獨出去。
不久,我和他一起參加日本的花火大會。那晚,許多身穿傳統服飾的少年少女,在擺滿小吃的一條街游玩,河岸邊的煙火匯成一道美麗的風景,像一首夏日風物詩。
(祝媽媽生日快樂,永遠年輕漂亮)
在那個浪漫時刻,火光印紅了我們的臉龐。他向我表白,說喜歡我。我感到意外和驚喜,但我沒有立刻答應他。
在我看來,他當時來日本三個月的免簽很快到期,就必須要離開日本回法國了,他還會回日本嗎?
那天,我去機場送他。他對我說,回去除了辦簽證,還打算賣車變現,以備返回日本的開支。還反復說,一定會以最快速度回來。
可我心想,以后估計很難再見到他了。沒有他陪伴的日子,我每天上學打工,獨來獨往,感覺時間過得很慢,開始嘗到思念一個人的滋味。
2019年10月的一天,他給我打來了電話,興奮地告訴我,他賣掉了自己心愛的小汽車,辦妥了賣車和簽證事宜,已經完全做好了返回日本的準備。
盡管他的家人不同意,他們覺得跨境路途遙遠,和外國女孩戀愛不現實,擔心我會移情別戀。但他很堅定,相信我不會。
(日本的富士山見證我們的愛情)
不久后,他果然用working holiday(工作假期)簽證返回東京。
那天,他突然出現在我的教室門口。我驚喜萬分,我們倆緊緊擁抱,我倆的淚水溢滿眼眶。那一刻,我被幸福包圍的感覺特別美好。就這樣,我們確定了戀愛關系。
因為我們倆的居住地距離比較遠,他每天都會專程來接送我上下學。
他不會做飯,但他用三四個小時試著做「法式餃子」給我吃。看著他手忙腳亂的樣子,就是為了讓我吃上他親手做的餃子,我覺得很幸福。
他對我說,公主是不用做這些事情的。在我的成長經歷里,我哪有那麼浪漫的想法,心里美滋滋的。
(在法國,我和老公的幸福一家人)
我倆的愛情在2021年4月7日修成正果,我們在日本領證結婚了。
不得不說,辦證手續太費周折,需要準備很多材料,包括雙方的單身證明,全部都要翻譯公證。先在區域所登記,再拿去外務省公正,才能證明我們的婚姻在日本生效。
第二步還要去法國大使館認證,證明我們的婚姻在法國生效。最后一步到中國大使館認證,證明我們的婚姻在中國生效。
日本的結婚證僅一張紙,一輩子就這一張紙片,如果遺失,不能補辦。他說這意味著結婚非兒戲,人生只有一次。這一點我十分認同,結婚是一件圣潔而又莊嚴的大事。
他精心挑選了婚戒,當他為我戴上戒指的那一刻,我激動不已,淚流滿面。我在心里說:「我嫁人了,我結婚了!」
(老公Jean在北京人民大會堂)
其實,在認識他之前,我是一個獨身不婚主義者。我覺得自己不會結婚,沒有必要一定要結婚。然而,遇到他之后,我竟然改變了想法,并且自做主張,沒有征求爸媽的意見,勇敢地嫁給了一個遠隔重洋的男人。
媽媽知道后,對我說,我送你出去上學,怎麼把自己給嫁了?可她也知道,我從小就是一個有自己主意的人,也就默認了。
2021年6月,我和他前往法國。
那一天在機場,他的爸媽都來了,他媽媽看見他抱著就哭。我在旁邊有些尷尬。我的性格里不喜歡流眼淚。然后,他媽媽也過來抱我,讓我感受到很少有過的那種來自「媽媽」懷抱的溫暖。
(我們在土耳齊鹽湖)
我常常從他爸媽的眼睛里看到彼此的愛意,他們的夫妻之愛多于對孩子的關愛,夫妻關系永遠排在第一位。
和他的家人相處的過程,就是法餐和中餐有趣碰撞的過程。法國人的飲食習慣和我們完全不同。
他媽媽做飯非常簡單,打開冰箱,拿出各種食材,放進烤箱,拿出來撒點鹽就算完成烹飪了。不過,他們一頓飯喜歡細嚼慢咽吃上幾個小時。先零食,小啤酒,又主菜,再甜點。還講講笑話,唱唱歌。
我做的中國菜,他們全家都很喜歡吃,不過就是覺得中餐太復雜,學不會。
比如我做鍋包肉。我拿著刀背狂拍豬肉,他們看著覺得很累,說把肉丟進鍋里就可以,怎麼還要復炸呢,復炸了之后還得再用調料汁重新下鍋炒一遍。
如此這般復雜的操作,他們表示十分驚訝。
還有水煮荷包蛋,我的洋婆婆簡直不相信,沒想到雞蛋還可以敲開了放在水里煮。
(我在法國南錫家附近的山上堆雪人)
法國家庭還有一點非常特別,家人之間不存在代溝,不管什麼輩份,什麼年齡段,只要坐在一起,像朋友,大家敞開心扉,暢所欲言,一起吃飯,喝酒、唱歌,家庭氛圍溫馨又快樂。
我的公公婆婆擔心我在法國生活不習慣,便一起跟著我學習打牌「斗地主」。我們四個人玩兩副牌,父子倆的惡作劇,常常引得大家陣陣歡笑。
我喜歡看雪,家里附近的山上下了雪,公公婆婆就帶我上山打雪仗。
在長輩面前,我無拘無束,沒有中國人長幼有序的那種分寸感。
公公做好雪球扔給我,一起攻擊老公和婆婆。「戰斗」結束后,他們給我頒發雪球獎杯,說我是最佳投手。我感覺特別開心。
我們住在法國的南錫,從南錫開車到巴黎大概三個多小時。有一次情人節,老公對他媽媽說,他要帶我出去約會。婆婆很高興,催促我們快去。
她常常對我倆說:「你們這一輩子要活得開心,要盡可能去享受你們的生活。
」
(我戴著法國消防員退休時的榮譽帽)
我爸是在2021年11月去世的,當時正好是口罩期,申請入境、簽證、航班等相關事宜十分繁瑣。我本想一個人動身回國,他不放心我一個人走,陪我前往。各種手續前后辦完,直到2022年4月14日,我們才到了北京。
那段心情難受的日子,幸好他一直陪在我身邊。
讓我沒想到的是,他對北京非常感興趣,對一切都很新鮮。
有一天凌晨,我帶著他到天安門廣場,排隊觀看國旗升旗儀式。天氣又悶又熱,可他絲毫不在乎。他說中國人很團結,特別熱愛自己的國家,這一點令他很感動。
(我老公喜歡中國)
他學習中文十分認真。自己設計生字卡片,畫圖填圖,再配上拼音,翻譯、錄音。我經常陪讀生字,他每天堅持學習生字卡,圖字配套,反復訓練。
沉迷學中文的樣子,真像一個勤奮的小學生。
雖然他識漢字不多,但他會經常思考每字每句的意思。有一件事特別有趣,有一次華為發售新手機,他特別激動地說,my god!這個手機太棒了,名字很形象。電話的「話」,接電話的人喊「喂」,所以就是「話喂」。我說不是,你兩個字兒都錯了,其實是Made in China的意思。
他很喜歡中國瓷器。我陪他游覽國家博物館,他總是問這問那,這個瓷器和這個瓷器如何辨別,我告訴他,簡約美的是雍正年間的,色彩鮮艷的是乾隆年間的。看到他眼睛發光,恍然大悟的樣子,真的很可愛。
他越來越喜歡北京,我覺得帶他像帶孩子,他喜歡提問,腦袋瓜里有十萬個為什麼。
我們放下了返回法國的念頭,決定留在北京居住。
他想在中國讀書。想學和計算機相關的,或者和國際貿易相關的專業。至于選擇哪個城市,他傾向于在北京,也對杭州感興趣。他覺得成功舉辦亞運會的杭州,發展速度很快。
現在,我和媽媽一起打理生意,他刻苦學習中文。我們的生活過得井然有序,平靜而美好。
我深深體會到,愛情不分國界,生活習慣不是障礙。相愛是一門藝術,愛是兩個人一起奔赴成長,共同進步。我對我們未來的日子充滿期待。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