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請勿抄襲和搬運,違者必究
美國一直想要尋找更多元化的稀土供應鏈合作,擺脫對中國的依賴。而蒙古國恰好也有尋找第三方國家合作的想法,把稀土賣到全世界,提高國際影響力。
讓蒙古沒想到的是,雙方的稀土交易失敗了,美國無法幫助蒙古把稀土運出去。在這之后,蒙古終究找上中國:該和中國修鐵路了。
蒙古國的稀土儲量全球排名第二,僅次于中國。蒙古國的稀土資源主要分布在東部和中部地區。其中,東部地區的巴彥呼舒和錫林郭勒盟是蒙古國稀土資源的主要產區。
再加上蒙古國的稀土礦物品位較高,品質優良,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所以蒙古國的稀土產業在未來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這樣的稀土產業優勢美國也看在眼里,美國有稀土需要,蒙古想把稀土賣出去,雙方一拍即合,談出了達3100萬噸稀土供應的大單,還有在航空方面雙方也加強了合作。
美國與蒙古的稀土合作或將改變全球稀土市場格局,稀土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用于制造高科技產品,目前全球稀土市場格局主要由中國為主導,中國以23%的稀土儲量滿足全球90%的需求,各種稀土產品的精加工,提煉和開采都需要從中國獲得。
中國已經對稀土相關的提煉,加工技術進行限制和禁止出口,若沒有中國的授權,西方國家想要獲得稀土產品沒那麼容易。
美國考慮的是先解決了稀土供應問題再說,理論上美國與蒙古的稀土合作有望提供新的來源和供應鏈,減少對中國稀土的依賴。
可實際上操作起來蒙古和美國都會遇上重重困難。蒙古總理訪美回國,本該積極推進雙方在稀土方面的戰略合作,可是后續傳來的消息顯示雙方稀土交易失敗了,3100萬噸稀土供應大單沒能進行下去,問題出在了基建上。
別看蒙古國有豐富的稀土資源,可是蒙古國當下的處境就和坐擁金山銀山卻無能為力一樣。想想就能明白,稀土開采出來需要運出去吧?那運出去就需要強大的基建實力保障,走陸運還是水運都不方便。
稀土開采和加工需要完善的基礎設施支持,包括港口、鐵路、道路和電力等,這些設施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時間。
蒙古的基建水平一般,會導致稀土出口的物流和運輸成本增加,同時也會影響出口的時間和數量。擺在蒙古國面前最靠譜的就是陸運和水運,陸續需要鐵路基建,蒙古國沒有強大的基建實力,所以蒙古終究找上中國,與中國談論合作。
在東方經濟論壇舉辦期間,蒙古提出希望中國能幫助他們修建三條公路,五條鐵路。若能完成這些基建建設,蒙古把稀土賣出去就容易多了。
至于走水運,蒙古國被中國,俄羅斯包裹著,屬于典型的內陸國家,大型的河流就沒有幾個。總不能靠幾條小河流把稀土運到大洋彼岸的美國吧?這完全是不現實的事情。
因此蒙古國又要和中國合作,希望中國能租借天津港給他們,好讓稀土從中國的港口賣到全世界。
事情已經很清楚了,不管蒙古用什麼方式,都需要與中國合作。
但蒙古之前不讓中國參與鐵路修建項目,不需要的時候對中國置之不理,需要的時候又找上門來,是否同意合作也不是蒙古單方面能決定的。
現在最著急的也許不是蒙古,而是美國,與蒙古的稀土交易失敗,美國想要找到更多的合作替代國家可沒那麼容易。從一開始,美國就做錯了路,擺脫中國稀土供應鏈并不現實,美國不該行「脫鉤」之舉。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儲備和生產能力,雖然稀土儲量不是最高的,但市場份額卻是世界領先。而且中國還在稀土加工和制造方面擁有雄厚的技術和經驗,這些優勢使得中國稀土供應鏈在全球市場上具有強大的競爭力,難以被替代。
就在9月中旬,中國又傳來一項稀土領域技術突破的好消息,中國科學家成功研制了風化殼型稀土礦電驅開采技術,可以提高30%的稀土回收率,縮短70%的開采時間,并降低了70%的雜質含量。
這對于中國開采風化殼型稀土礦有非常大的幫助。美國該認清現實了,脫鉤是沒有好結果的,只會將美國推入深淵。全球有能力供應稀土資源的國家就那麼幾個,而他們也需要和中國保持合作。
一來二去,美國還是離不開中國市場。也許有人覺得,美國可以在本國發展稀土產業鏈,挖掘一些稀土礦產資源,建設完善的產業鏈。
退一步說,即便美國有豐富的稀土礦產資源,涉及到環保問題,資金問題以及技術問題等等,都足以讓美國耗費數十年的時間去克服。美國該把心思放在正事上了,促進全球化發展才是美國該走的路。
同意的請點贊,歡迎轉發,留言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