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這幾年國產CPU發展非常快,且替代國外的CPU速度、規模都很快。
之前有機構數據顯示,目前在國內IT行業(主要是伺服器這一塊),國產CPU替代國外CPU的比例已經超過了20%,而在桌面PC領域,國產CPU的市占率也超過10%了。
那麼問題亞了,目前6大國產CPU中,究竟誰最厲害?
如上圖,這是目前5大國產CPU,其對應的指令集等。簡單的分類,則為兩大類,一是復雜指令集,一種是簡單指令集。
而復雜指令集下,主要是X86架構,這種架構下有兆芯和海光兩家國產CPU廠商。
而簡單指令集下,則比較復雜,有3大類架構,4家企業。ARM架構下有飛騰、鯤鵬。Alpha架構下有申威,而龍芯之前使用mips,後來自3A5000后,全面使用自研的LoongArch,與MIPS徹底分手。
而這6大國產CPU中,究竟誰最厲害?
在個人消費領域,我認為龍芯潛力無限。為何這麼說?首先從性能來看,即將推出的龍芯3A6000系列,其性能已經達到了10代酷睿的水平,對標AMD 7nm的 Zen2。
同時龍芯使用的是自研的LoongArch指令集,完全自主可控,又性能強,有什麼理由不使用它呢?目前連俄羅斯的企業,都在采購龍芯,應用于自己的IT體系之中。
當然,龍芯也有短板,那就是生態,但龍芯目前在努力,且加上國產操作系統,比如UOS、麒麟軟件的努力,目前兼容的生態數早已過了300萬,所以生態問題預計很快就不是問題了。
而在伺服器領域,人認為海光最厲害。為何這麼說,首先是性能,海光的CPU分為高、中、低三檔,用于不同場景。
在性能方面,以高端海光7285為例,與英特爾志強鉑金系列CPU相比,在典型場景下,性能已不輸給intel、AMD的高端產品了
再加上海光的CPU為X86架構,與intel、AMD一樣,生態是完全相同的,而X86的應用生態太強大了,完全不是ARM芯片生態能夠相比的。
另外海光還有DCU,是AI芯片,其應用場景為大數據處理、人工智能、商業計算、大模型等等,部分產品性能媲美英偉達A100。
不過我注明一下,申威其實不用和另外5種CPU來比,因為申威的主要場景是超級計算機,這是國之重器,大家的賽道其實有一點不太一樣。
可見,不管是從性能,還是從應用生態,以及未來前景來看,龍芯、海光在目前應該是優勢更多,勝出了,當然這只是個人意見,其它人可以有不同意見。
接下來,希望其它國產CPU們,繼續努力,大家一起進步,最終真正實現對國外CPU的替代。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