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在中國一系列的「買買買」,引發了國內民眾的廣泛關注,同港資地產公司此前在內地大量囤地蓋樓不同,東瀛資本此番在國內投資主要收購的中國的自來水廠、中藥藥企以及中國的鹽業公司。要知道,在這個投資極為講求投資回報率和資本回收周期的時代,日本人在華所投資的項目,很多連中國本土企業都不怎麼感冒,日本資本近年的不斷擴張,引發了很多網友各種腦洞大開的聯想。
很多網友都從各種陰謀論入手,說日本人沒安什麼好心,收購中藥藥企是掠奪中華傳統文化,投資自來水廠和鹽業公司是想壟斷我國的民生產業。當然,這種說法都有鼻子有眼的,乍一看還真的有點道理,但仔細思索,實則漏洞百出,中國的中藥文化早已經根深蒂固,中藥產業更是早已在華夏大地遍地開花,這豈是日本人收購幾家藥廠就能動搖得了的?
至于東瀛資本入局我國的鹽業以及自來水廠等產業,如果真的日方資本已經取代國有資本,在一些地區的用水等民生領域占據了主導地區,當地的國資委和地方政府又怎麼可能放任這樣「外進國退」 的事情在民生領域發生?
所以,近年來日本在中國的民生和傳統醫藥領域的投資,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當然,我們也不用一直以負面的眼光去看待,去抵制。畢竟,這是日本對我國本土的投資,萬一他們使什麼壞,做出危害我國利益的行為,我們分分鐘就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相關企業及個人,避免任何拖泥帶水的危險。
日本資本在我國民生健康產業動作頻頻
近年來,盡管中日兩國在政治和外交領域時有矛盾和對立,尤其是在日本政府冒天下之大不韙,往太平洋里排放核污水之后,中日兩國從官方到民間,都陷入了唇槍舌戰的輿論對戰之中。然而,中日關系長期以來都是「政冷經熱」,兩國的經貿聯系還是一如既往的密切。
很多中國企業將自家產品賣到了日本,比如聯想的電腦, 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小米的手機等,而于此同時,日本企業和投行,也在中國有著廣袤的資本版圖,孫正義的軟銀投資了阿里巴巴,優衣庫、無印良品等日本商家也在中國四處開店。 當然,此前東瀛資本投資的主要是來錢快的互聯網金融領域,以及自帶品牌效應的零售和美妝板塊,此次大舉投資民生健康領域,著實是頭一遭。
正所謂「無利不起早」,日本資本此次大規模涌入我國的民生以及傳統醫療領域,自然離不來背后穩健和長遠的利潤回饋,畢竟,資本向來都是逐利的,沒有人真正用愛發電。當下,日本在我國居民供水、中藥藥企以及鹽業公司等領域的累計投資已經達到了數十億美元,投資規模不可謂不大。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資源保有國之一,我國的淡水總量約為2.8萬億立方米,占全球淡水資源總量的6%。當然,我國在飲用水凈化以及清潔輸送等領域同日本也確實存在一定的差距。畢竟,國內的自來水還無法像日本一樣,打開水龍頭就可以直接飲用。而隨著國人對飲水健康和清潔的意識不斷加深,飲用及自來水領域,對于東瀛資本而言,這確實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潛在增長點。
同時,在中醫健康領域,隨著國人健康保健意識的增強,以及對傳統醫學的重視,國內中醫藥市場的規模也在逐年增長,到2020年,規模已經達到1500億美元。 至于鹽業,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鹽生產國和消費國,每個人在生活中都離不開鹽。
總之,日本此次大規模在中國投資的領域,盡管看起來并非高回報率和高利潤率的行業,但是,以自來水廠和中醫藥企為代表的民生健康領域,收入穩健,波動性小,日方的投資,眼光還是相當毒辣的。
日企投資的影響以及我們的對策
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中日之間既有競爭也有合作,日方此次收購和投資中國的民生健康領域的企業,毫無疑問,是一種「軟實力」的全方位展示。
對日本這個資源小國而言,一旦掌握了水資源、中藥和鹽業等基礎和戰略性產業,不但可以有效反哺國內市場,也有利于強化日本在國際供應鏈中國的地位和作用,提升日本在東亞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尤其是在中藥領域,一直以來,中藥都是中華文化的突出代表,早已享譽全球。一旦該領域的日本品牌一經打響,毫無疑問,將為日本企業進一步加深文化底蘊,拓寬醫療健康市場有著很大的作用。
當然,在中醫藥領域,日方的投資也勢必會加強兩國在傳統醫藥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兩國在中醫藥文化領域的認同,這對進一步宣傳和推廣中醫藥文化是有好處的。
然而,凡事有利也有弊,日本企業在我國民生健康領域的投資,毫無疑問,將對我國民眾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輸出日本的品牌和文化價值,這種隱性的文化侵蝕,值得我們警醒與防范。
針對任何有益的外來投資,我們始終保持歡迎和開放的態度,尤其在民生領域,日本資本的加入能夠有效地彌補一些基礎工程領域社會投資的不足,有力地提升民生服務的質量。當然,面對其中一些夾雜的「私貨」,我們也應該睜大雙眼,在負面效果產生之前,及時將它們掐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