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窗口,深圳曾經以毗鄰港澳,交通便捷的優勢,一夜之間,從原本籍籍無名的小漁村,一躍成為了舉世聞名的經濟特區。從加工出口貿易做起,深圳在短短的三四十年的時間內,迅速完成了從低端加工業向高端創新產業的轉變,深圳,也成為了我們耳熟能詳的創新之都,成功躋身全國一線城市的行列。
在科技進步的滾滾浪潮中,深圳毫無疑問是最前端的弄潮兒,華為、騰訊、大疆、中興等一眾科技巨頭,都選擇把總部以及研究中心設立在深圳,而像聯想、阿里、字節跳動、百度等總部不在當地的企業,也選擇在深圳設立研發中心,以充分利用當地卓越的區位優勢和人才優勢,在時代的紅利下,滾滾向前,扶搖直上。
所謂「良禽擇木而棲」,企業的發展也需要選對地方,深圳卓越的區位優勢自然不言而喻,如今,「第二個深圳」
誕生了,同樣引來很多知名大廠的青睞,劉強東為此狠砸320個億,馬云也投資240億,華為則選擇直接在當地落戶,這個城市就是東莞。如今,東莞已經成功躋身全國「新一線」城市,這個毗鄰深圳的城市,究竟有何優勢,能夠吸引一眾商圈大佬?深圳的發跡離不開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在上世紀70年代對外開放的時代背景下,深圳銳意發展,并成為了中國第一批經濟特區之一。從此,深圳的逆襲之路由此開始,「深圳速度」更是成為了中國經濟崛起的代名詞。如今,深圳在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相當奪目的成就,深圳也已經成為了中國最富裕的城市之一,也是全球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
隨著深圳經濟的崛起,廣東省內深圳、廣州雙城聯動的經濟格局也逐漸形成,在這兩個一線城市的輻射帶動之下,很多珠三角的城市也逐漸走向繁榮。其中,毗鄰深圳的東莞也迅速崛起,并被外界盛贊為「第二個深圳」。
一直以來,東莞都被外界稱為深圳的后花園,誠然,隨著深圳經濟的轉型,很多深圳企業因為收到地價增長等因素的影響,搬遷到了隔壁的東莞,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東莞工業的集聚發展。
如今,在各種外來投資與遷徙企業的加持下,東莞,已經成為了我國知名的電子工業集聚地,經濟的迅速崛起,也獲得了很多商圈大佬的關注。當下,劉強東已經在東莞投資320億用于在當地建立京東最大的物流中心亞洲一號,據悉,該物流中心位于東莞的麻涌鎮,未來將成為華南地區最重要的物流運輸中心。眼見著京東方在東莞的動作,阿里系也坐不住了,馬云隨即也在東莞狂砸240億用于建設菜鳥華南網絡,并將菜鳥物流的布局落地在東莞。
除了阿里系和京東系在東莞頻頻投資之外,華為也直接選擇落戶東莞,直接在松山湖畔投資建立了終端總部,華為小鎮應運而生,為東莞這座城市帶來的更多的生機與創新的活力,也為東莞提供了更多的投資和發展的機會。
除了華為,在終端通訊領域,OPPO和ViVO此前老早就已經在東莞建立的研發和制造基地,當前,很多知名企業以及業界大佬,都將目光轉向了這座城市,未來的東莞,依然蘊藏著更大的增長潛力。
能吸引那麼多大廠為之趨之若鶩,東莞自然有其獨到之處。
一個城市的興起,不外乎發跡于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以及人才和土地成本方面的優勢,東莞的發展,自然也不外乎如此。東莞地處廣東省中南部,位于珠三角流域腹地,交通運輸條件異常便利。東莞擁有非常發達的高速公路和鐵路網絡,可以非常方便地連接廣州、深圳等周邊城市,同時,因為靠近深圳寶安國際機場,以及廣州白云機場,東莞的人員和貨物的流通變得非常方便,很多城市所苦惱的城際多式聯運,在東莞這里顯得異常便利,這也是為什麼阿里和京東方面都決決意以當地為中心構建物流集散網絡。
當然,因為靠近深圳,東莞的商業氛圍濃厚,科技力量雄厚。此外,東莞還擁有相當完善的產業鏈,比如電子信息、機械制造等產業,這也是為什麼,以華為為代表的信息終端企業,都對東莞青睞有加。也有業界人士表示,上午深圳南山出了研發方案,僅靠深圳的華強北,以及東莞的上下游廠商,第二天中午前,一款新的手機就能夠組裝完成。由此不難看出,東莞完善的電子及機械產業鏈,在同深圳的雙城聯動中,起到了難以替代的作用。
盡管去年東莞的GDP達到了1.12萬億元,同深圳的3.24萬億元比起來還有差距,但是展望未來,東莞前景依然廣闊,僅以落戶東莞的華為為例,其全球數字化轉型支出將達到3.4萬億美元。折合人民幣也就是24萬億人民幣。隨著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東莞完全可以依托華為等高科技企業,在新興產業上大展拳腳。東莞的未來可期,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