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的戰爭,最受人關注、且規模最大的當屬巴以沖突和俄烏沖突了。這兩場沖突中,都有美國的影子。俄烏沖突雖然叫做「俄烏沖突」,可實際上卻是俄羅斯與美國之間的戰爭,因為烏克蘭所使用的武器裝備基本上都是美國提供的。烏克蘭所獲得的援助資金,也大多都來自于美國。而巴以沖突也是一樣,美國同樣對以色列進行了大量的援助。那麼問題來了,美國下了如此大的功夫,真的能落得好嗎?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我們都知道,美國之所以拉攏烏克蘭進入北約,不是因為烏克蘭有多麼的強大,就只是因為烏克蘭能夠充當美國用來削弱俄羅斯的工具。美國一直認為,經過了多年來對俄羅斯經濟、科技上的打壓,俄羅斯的軍事實力早就不值一提了,如果烏克蘭將俄羅斯逼到絕境,俄羅斯發動戰爭,美國便可以給俄羅斯定一個「入侵」的罪名,聯合西方國家一同對俄羅斯進行制裁。屆時,俄羅斯不僅經濟、科技領域會崩潰,軍事實力也會一降再降,至此俄羅斯將不再成為威脅。
想象很美好,現實卻很凄涼。俄羅斯不管是經濟還是軍事,都沒有淪落到美國所說的地步。俄羅斯在與中國達成了全方位戰略合作伙伴協議后,在經濟和科技領域便都沒有了后顧之憂。而在軍事領域,這場仗連蘇聯流傳下來的武器都不曾耗盡,又談何消耗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呢?
反觀美國,雖然通過戰爭獲取了大量的軍火財和能源財,可這都頂不住對烏克蘭的一次援助。據了解,美國至今已經對烏克蘭援助了至少500億美元以上的資金,軍事武器更是數不勝數。下了這麼大功夫,烏克蘭還是不爭氣,讓美國十分郁悶。而就在這時,難上加難的事情來了,巴以沖突又爆發了。
對于軍事援助以色列,美國一開始的說辭是「適當援助」,這已經證明了美國今年的支出絕對已經超過預期了,援助以色列就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形象,畢竟與以色列是盟友,若是連以色列都不援助,未來美國再向任何一個國家承諾軍事保護,便沒有國家愿意相信了。所以,以色列這邊美國就算硬著頭皮也要援助。當然了,此時的美國絕不能表現出有任何一絲的無力感,一旦如此,美國的全球戰略布局就徹底失敗了。所以,美國開始炒作,表示擁有同時應付兩場戰爭的實力,并會同時打贏這兩場戰爭。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美國這是在硬著頭皮講話,其實心里一點底氣都沒有。現在的烏克蘭更是徹底被美國和北約國家拋棄了,軍事援助的規模大大降低,已經是不再支持烏克蘭反攻了。可是要讓烏克蘭失敗,這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不管這兩場戰爭哪個失敗,最終獲勝的都是我們中國。別以為我國沒有參加任何一場沖突,這件事就與我國沒有關系,美國只要失敗一場戰爭,他們的經濟實力就會徹底崩盤。屆時想要恢復經濟,就不能再與中國針鋒相對了。要想好好合作,那就必須取消對中國的制裁。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