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請勿抄襲和搬運,違者必究
蘋果在高端智慧型手機市場一家獨大,去年拿下全球85%左右的手機行業利潤。雖然蘋果手機出貨量不是最高的,但蘋果賺的錢卻是最多的。一年3000億美元左右的營收,讓很多手機廠商望塵莫及。
不過這一次國產手機廠商強強聯手,華為,小米同時官宣達成專利交叉協議,再加上iPhone15系列機型升級并不大遭受冷落,外媒表示:庫克心都碎了。
華為的專利實力是非常強大的,華為已經在全球范圍內申請了超過10萬項專利,其中包括了許多核心的技術和標準必要專利。華為的專利覆蓋了通信、網絡、人工智能、云計算、芯片等多個領域,涉及了很多重要技術和發明。
華為也是許多行業組織的成員,積極參與制定和推廣技術標準,為行業的發展和進步 做出了貢獻。有這些專利在手,華為能夠收取必要的專利費。不過各行各業都存在競爭,難免會涉及專利侵權案件。
今年2月份,華為起訴小米專利侵權,指控小米存在四項專利侵權,涉及鎖屏方法,全景圖像獲取等等技術。小米也進行了反擊,今年5月份對華為持有的全景拍攝專利發起了無效宣告請求。
而該專利就在華為此前對小米起訴的范圍內,專利名稱為「一種獲取全景圖像的方法及終端」。
小米與華為的專利侵權案有來有往,要麼起訴侵權,要麼發起無效宣告請求,雙方都不想做出讓步。讓人沒想到的是,華為,小米同時官宣,要強強聯手了。
根據華為官網公布的消息,與小米達成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該協議覆蓋了包括5G在內的通信技術。
華為與小米的聯手意味著兩家公司可以在全球范圍內相互許可對方的專利,特別是在5G通信技術方面。這將加強華為和小米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并有助于加速5G技術的發展和普及。
既然邁出了通信技術的專利交叉授權這一步,相信之前的專利訴訟案也能有一個圓滿的結果,握手言和才是長久之計。
在華為,小米達成專利交叉協議的時候,正好趕上蘋果發布iPhone15系列手機,以蘋果的影響力,每年的iPhone手機發布會都會占據好幾個熱搜,在各大互聯網平台引起熱烈的討論。
但今年的iPhone15卻顯得有些冷淡,除了媒體對產品不痛不癢的介紹之外,基本沒有什麼熱度。原因很簡單,iPhone15的創新程度太低了,似乎更換USB-C接口就是最大的改變。
即便蘋果統一了充電接口,在數據傳輸速度方面也搞了區別化對待。普通版iPhone15和iPhone15plus使用的USB-C2.0接口,,而iPhone 15 Pro機型卻支持USB 3.0數據傳輸速度,前者數據傳輸速度最高為480Mbps,后者能達10 Gbps。
蘋果這麼一番操作下來,消費者為了更高的數據傳輸速度,只能選擇Pro版本的iPhone15機型了。
這本身就沒什麼成本,統一充電接口的傳輸速度對蘋果不會造成太大的成本損失,卻還是這般吃相難看。
iPhone15系列手機沒什麼創新,在市場上的熱度一般,再加上華為,小米強強聯手,接下來國產手機或許會形成統一的陣地,對蘋果占據的高端手機市場發起沖擊,外媒表示:庫克心都碎了。
蘋果想繼續靠擠牙膏的升級方式贏得用戶的青睞沒那麼容易了。
人民日報果然說對了,國產企業要拋棄一切幻想,堅持自主研發。華為,小米等國產廠商正式基于自主研發,推出自研芯片,自研操作系統等一系列核心技術,已經收獲越來越多的消費者。
在過去,蘋果手機的外觀設計和用戶界面非常獨特,使得其在用戶體驗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被許多人視為手機行業的標桿。而且蘋果擁有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硬件、軟件和服務。
這種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互通性使得蘋果在用戶體驗和產品開發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消費者紛紛選購iPhone手機,每次蘋果發布新款iPhone都會引起消費者的哄搶。
但現在蘋果的情況完全不同了,消費者線上搶購的是華為Mate60Pro,線下也是在華為旗艦店排隊。
華為通過創新研究,推出了鴻蒙系統、麒麟9000S芯片、衛星通話、盤古模型、崑崙玻璃等等。蘋果呢?似乎除了把序列號給更改了,換成了C端接口,并把全系手機標配靈動島之外,就沒什麼變化了。
這樣的升級反而襯托國產廠商的進步有多大。難道國產手機要迎來崛起?
基本可以預見2023年下半年乃至2024年會是國產手機的舞台,尤其是以華為為代表的國產手機,有望在全球市場上大放異彩,華為將重新奪回屬于自己的市場份額,從蘋果手中拿出曾經的高端用戶。
與華為達成通信專利交叉授權的協議的小米也能受益其中,期待更多的國產廠商能攜手并進,共創輝煌。
同意的請點贊,歡迎轉發,留言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