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衛星通信被中國手機炒熱,高通也介入了,可惜還沒成行就已經被拋棄,近日傳出消息指高通已終止與銥星的合作,意味著高通在芯片加入衛星通信技術的計劃已經失敗。
高通的衛星通信技術失敗,一方面在于它自身的原因,將衛星通信技術與手機的移動通信技術結合并非是簡單的整合。如今的手機芯片同時支持2G、3G、4G、5G,這就導致手機的基帶信號處理強度極大,耗電量高,特別是5G基帶耗電量更高,讓芯片企業撓頭。
衛星通信的信號處理、耗電量更高,此前基于銥星技術推出的手機都需要一根粗大的外置天線,如此情況下再與高度復雜的手機基帶芯片整合,難度更是高得令人發指,這也是導致全球僅有一家科技企業推出5G+衛星手機的原因。
與高通合作的銥星在技術方面已落后,當年銥星計劃發展語音通話和數據服務,結果卻發現銥星系統根本就無法支撐數據服務,最終銥星系統淪落為僅能提供極為有限的數據服務,主要是為全球提供語音和短信服務。
為了滿足對衛星通信提供數據服務的需求,後來美國才發展出星鏈,只不過星鏈由于種種原因無法在中國落地,高通才與銥星合作,然而在高通向手機行業推廣的過程中,卻發現根本沒有手機企業愿意接受銥星服務,導致高通的計劃流產。
全球第一家推出5G+衛星通信服務的中國科技企業則與高通不同,這家科技企業本身在移動通信技術方面就有深厚的積累,而它在手機基帶芯片方面也有很強的技術實力,在技術水平方面與高通不相上下。
再加上這家中國科技企業本身就有手機業務,形成了從手機芯片到手機終端一條龍的技術,因此得以將衛星通信技術與手機芯片整合,而且它為此也已花費了數年時間才成功,高通要在短時間內達到它的水平并不容易。
手機企業不愿接受銥星服務,還在于銥星的收費太高,據稱銥星的通話服務動輒數千元,這樣高的價格只能讓少部分消費者接受,如果手機企業接受這項技術就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卻只能獲得少部分消費者的認可;中國提供的衛星服務只要200元、如果單純獲取通話服務只要幾十塊錢,可以獲得更多消費者認可,與昂貴的銥星服務有巨大差異。
從這家手機企業的做法可以看出,其他中國手機企業如果提供衛星服務,就只能自行將國內的衛星通信技術與高通的芯片整合,這要求手機企業加強自主技術研發,與以往的拿來高通的芯片方面就可以做出手機有很大不同,加強自主技術研發已是其他國產手機企業必須推進的動作了。
手機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技術的差異化已成為手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去年之前由于其他國產手機品牌缺乏核心競爭力,導致他們在高端手機市場的份額被擠壓指接近兩成,而蘋果則取得近八成的市場份額,證明了僅靠拿來主義很難在高端手機市場立足,這都說明國產手機企業是真的需要推進核心技術研發了。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