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數據顯示,目前在電腦CPU市場,intel+AMD占了90%以上的市場,然后蘋果的M系列芯片,又占了5%以上的市場,留給國產CPU的份額,不到3%。
而這3%的市場中,實際上有眾多國產CPU品牌,最知名的是6大,分別是龍芯、兆芯、海光、華為鯤鵬、飛騰。
這6大CPU,又有4種不同架構,分別是X86、ARM、MIPS、alpha,還有龍芯自研的LoongArch,申威自研的SW64。
而除了這6大國產CPU之外,另外還有RISC-V架構的芯片等,也在不斷的努力。可以說,可以說,這3%的市場份額里,卻擁有著種類最多的國產CPU。
所以很多人就有疑問了,為何國產CPU們,就不能集中力量,大家只去研發一種,或兩種?為何一下子就搞出這麼多種。
實際上從任何芯片的發展來看,芯片產業都是贏者通吃的格局,搞這麼多種,明顯不可能種種成功,不如集中力量搞一種、兩種,成功率不是更大麼?
這種前期剛開始的時候,國家集中力量搞一種、二種,不搞多了,還真有可能。
但前期國內起步晚,大家都是基于國外的架構來研究芯片,誰都心里沒底,所以是廣撒網,希望這麼多路線中,搞出一兩個成功的路線來。
于是企業們都想自己實力,選擇一條最合適的路,同時又避開競爭,所以才有了這麼多品牌,這麼多路線,都在嘗試,看看能不能成功。
後來,隨著發展越來越好, 這些品牌都有了一定的基礎,有些甚至發展壯大,成了一定氣候,還賺錢了。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不可能政府干預,說哪家企業不準搞了,必須放棄自己的路線,轉投其它企業的路線,這是不可能的,再說這麼多私企,投入了這麼多,你讓他放棄不搞了,可能麼?企業不干,政府也沒權力這麼干啊。
所以對于這麼多的國產CPU而言,要麼就是把其它廠商打敗,自己成功,要麼就是自己被別人打敗,是沒有可能半路放棄,轉投其它陣營的,想集中力量也集中不起來,最終市場說了算。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