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請勿抄襲和搬運,違者必究
「華為跌倒,蘋果吃飽」這句話在業內廣泛流傳,指的是華為手機業務被限制之后,蘋果接手了華為大部分的高端市場份額,成為智慧型手機行業的大贏家。有數據顯示,蘋果拿下高端手機市場85%的利潤,可見蘋果手機有多受追捧。
而現在華為手機業務回來了,消費者的目光都聚焦在華為身上。讓人沒想到的是,蘋果新機開售后,交貨時間反而創紀錄了,難道華為回歸蘋果無壓力?
這幾年蘋果發布新款iPhone手機都會有同樣的聲音出現,不外乎創新不足。今年的iPhone15也不例外,馬斯克質疑iPhone15有什麼迭代升級,是不是攝像頭提升了10%?羅永浩更是指出iPhone15只有序列號變了。
當然,從實際來看,iPhone15的確是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升級,比如將充電接口更換成了USB-C,實現充電接口的大一統。
還有全系標配靈動島,Pro與ProMAX系列機型用上了更頂尖的3nm芯片——A17Pro。這是全球首款3nm處理器,成為地表最強也不無道理。
但除了這些,想要找出iPhone15的創新升級恐怕就難了,外觀和iPhone12是一樣的,屏幕依然是60Hz刷新率,信號問題也沒有徹底解決。
還有海外博主爆料,因為印度制造同步首發iPhone15,消費者很有可能買到印度制造的iPhone,這可能存在一定的質量問題,已經有工程師打回了一半的iPhone15。種種來看,iPhone15想要創下更高的銷售紀錄估計有些困難,更何況華為手機業務回來了。
一些消費者看完iPhone15發布會,得知是這樣的表現,稱搶購華為新機的人更多了。
那麼蘋果新機開售的表現如何呢?只能說蘋果依然是那個蘋果。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的報告顯示,在中國市場,iPhone15和iPhone15ProMAX的交貨時間要超過前代產品。
其中iPhone15標準版交貨時間是前代iPhone14的兩倍,iPhone15 ProMAX交貨時間比前代多了9天,創下新的紀錄。證明消費者對蘋果新機依然有很大的熱情,甚至不輸以往。
華為在8月底開售Mate60Pro手機,作為華為全新的旗艦,本身能推廣市場銷售就已經是非常大的驚喜了。更重要的是,Mate60Pro用上了許多重磅技術,比如麒麟9000S和5G網絡。
華為官方雖未對這些技術進行提及,但外界對芯片和網絡能力的檢測都差不多了。確定華為時隔多年再次將麒麟芯片投產,連5G網絡能力也有了。除此之外,Mate60Pro還是全球首款支持衛星通話的手機,讓許多野外工作者能夠與外界保持聯系。
其它的盤古模型,崑崙玻璃或者玄武框架等等,隨便一個也足以引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果不其然,Mate60Pro開售后也獲得很多消費者的搶購意愿,供應鏈人士透露華為加單了1500萬到1700萬台Mate60系列手機,盡全力滿足市場的需求。
本以為華為新機開售會影響消費者搶購iPhone15的熱情,當初流向蘋果陣營的花粉用戶也會回歸,沒想到蘋果依然是那個蘋果。不管外界如何吐槽,不管蘋果創新如何,只要它是蘋果,該買的人還是會買。
難道華為回歸蘋果無壓力嗎?知名分析師郭明錤說過,今年下半年iPhone15出貨量預計為8000萬台,比去年同期的iPhone14系列出貨量還要高出400萬台。
而華為新機銷售情況再好,想要比肩蘋果的出貨量也沒那麼容易。
所以就目前的情況來看,iPhone15還是會成為蘋果2023年度營收的主力。
消費者購買蘋果手機不外乎看重品牌影響力和產品質量,這些方面蘋果的確有獨到之處。否則也不會賺取85%的手機行業利潤,更不可能穩占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廠商的寶座。
或許國產廠商該反思了,為何明明自己有強大的創新力,產品質量也越來越好,且旗下都有自己的高端系列機型,一年發布多款機型打機海戰術,也還是無法撼動蘋果在高端手機市場的地位。
當然,華為新機的實力自然不用多說,若不是制裁的原因,華為與蘋果分庭抗禮是沒有問題的,即便是被制裁多年,華為智慧型手機業務依然保持強大的生命力,以頑強不屈的姿態迎難而上。
市場反饋說明了一切,Mate60系列手機熱銷程度不比蘋果iPhone15差,只是在產能方面華為還有待逐步提升。
不過也能理解,蘋果在中國大陸,印度市場深耕多年,建立起龐大的供應鏈體系。華為這些年忙于解決各種技術難題,頻繁調整國內外產業鏈,能將Mate60推廣上市就已經是巨大的成功了,產能上還需要足夠的時間積累。
在此之前,其余的國產廠商也該好好反思了,向華為,蘋果看齊,這兩大品牌新機的熱銷證明智慧型手機消費需求并沒有疲軟,而是做出來的產品還沒有達到消費者心中能參與搶購的要求。
若國產廠商能自研SOC芯片,自研操作系統,能解決一系列難題破繭重生,相信也會得到廣大消費者的認可。
同意的請點贊,歡迎轉發,留言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