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投入1100億歐元,拆除華為5G設備后,又瞄準中國汽車市場
德國投入1100億歐元,拆除華為5G設備后,又瞄準中國汽車市場
德國人「天生反骨」,當拜登政府讓他們停止與華為的5G合作的時候,美國方面也是一副無動于衷的樣子,甚至還專門組織了一家公司,對華國的5G技術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得出的結果就是「沒有任何問題」,將美國「打臉」了一頓。
不過,就在美國停止對華為進行壓力的時候,德國突然宣布要停止對華為的生產,并且以「安全問題」為理由,試圖將自己從中國的視線中抹去,這種行為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不久之后,朔爾茨在德國的一家汽車展覽會上發表講話:「我們將投入1百億歐元,支持國內的汽車工業,不要怕中國企業!」,這其實就是要把華為的5G手機拆下來,給國內的汽車工業打好基礎。
那麼,到底是什麼導致了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公司出現了這樣的異常行為?
德國為何要拆卸裝備
大眾,奔馳,寶馬,奧迪,這些都是德國制造出來的,在制造業方面有著極高的要求,但是隨著新能源的到來,那些原本不用為銷售發愁的奢侈品牌,也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因為他們很有可能會被中國的車企給擊敗。
奔馳s級
點擊了解最新報價
歐美各國對我們的科技封鎖,不僅僅是為了向我們提供更高的價格,更多的原因是,如果中企的科技被他們掌握,市場上的一切都會受到影響,中國制造的廉價、實用、好用的特點,已經完美地展現在了他們的手中,而低端市場,則被中企壟斷。
隨著華為的歸來,德國的高端旗艦機型將會對蘋果的高端市場構成威脅,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了新能源汽車行業,中國占到了全球新能源車的30%,與上年同期相比,這一數字更是達到了261%。
德國對「機械」的盲目崇拜,讓他們在新能源領域一直處于劣勢,因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電池,而中企業的產品,竟然被一家中國企業給淘汰了,這讓他們很不爽。
如果允許中國的新能源車輛進入德國,勢必會影響到本國工業的發展,所以德國決定用一種更「損」的方式,將5G基站從德國的北方軌道上拆掉,同時也斷絕了與華為的一切合作。
英國已經被美國逼急了,曾官宣要將華為的產品賣掉,如果他們在國內的工業上做不到,那麼與中國重新建立關系也不是什麼難事,只需要將所有的罪責都推到拜登的團隊身上就行了。
不過,憑德國現在的能力,是不可能讓華為停止5G的,據《明鏡》報報道,德國5G裝備中,華為占據了60%的份額,居歐洲首位,光是這條線路以北,就有800座5G基站,若硬要全部更換,15年內至少要耗費一千億美金的資金。
英國撤銷華為的產品,對國內的通訊網絡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德國想要用「美國方式」來應對新能源行業的問題,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失誤。
德國的汽車業,在走下坡路嗎?
德國,這個被稱為「汽車強國」的國家,其對新能源車的需求量占到了30%,比上年增加了近三成,這意味著中國的新能源車正在被世界所接受,若不采取措施,德國的新能源汽車很有可能會走向衰落。
汽油車的價格在不斷上漲,而新能源車的科技卻在不斷地進步,這讓他們的購車費用變得更加低廉,而且還降低了車輛的維護費用,光是燃料的費用,就足夠一輛電動車一個月的開銷了。
比亞迪已經掌握了90%以上的自主研發能力,而寧德時代的超級充電電池更是吸引了特斯拉和福特的目光,但最終還是被美國給攪黃了。
德國現在動手有些遲了,之前歐美對我們的科技封鎖很嚴格,現在德國想要拿出一千一百億歐元來對付他們的科技難題,那簡直就是癡心妄想,科學是一個國家的基礎,只有做到了徹底的自主研發,他們才能走出困境。
美國越是打壓我們,就越是說明他們怕了我們,如果我們能一直這麼做下去,歐美還不是要跪在我們的腳下?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