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的人群,每日行走在大街小巷為生計奔波,仔細觀察,
總會有一些不期而至的瞬間,上演著簡單而樸素的溫情。
4月16日中午,天氣有點炎熱,成都一家電腦城門口,52歲的蔡玉俊站在路邊太陽傘下,
匆匆地刨著飯。旁邊站著的是他的老母親楊素秀,今年92歲,身著紅色格子衣服的她,也
在慢條斯理地從飯盒里夾著飯菜。偶爾,蔡玉俊會停下筷子,等一等旁邊的母親。
這樣的生活已經持續了7年。
每天,蔡玉俊都會帶著母親奔波在大街小巷,他是一名送貨員,
負責給電腦城的商家跑腿,送一些電腦配件,午飯后,他會用電瓶車馱著母親,
拉著貨物,去玉林路取貨,趕往下一個地點。
母親患阿爾茨海默病
兄弟姊妹決定輪流照顧
20年前,為了養家糊口,遂寧人蔡玉俊夫婦帶著母親,來到成都打拼,
夫妻倆負責為電腦城里的商家跑腿送貨。
「那個時候,母親還比較清醒,她平時就在家里耍,偶爾出去散步。」彼時,
蔡玉俊的父親去世沒多久,母親過去在老家務農,靠著種地,把他們兄弟幾個拉扯長大。
「母親為這個家操勞了一輩子,不管生活怎樣艱難,照顧好母親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7年前,母親楊素秀出現了記憶和認知障礙的癥狀,生活也逐漸變得不能自理。
「她只知道我是他家人。」蔡玉俊告訴記者,母親就是頭腦不清醒,需要隨時照看,
其它沒什麼毛病,「我和大哥商量了一下,決定我們幾個兄弟姊妹,輪流照顧母親。」
于是,每年1月份到春暖花開的季節,這三個月,楊素秀都會跟著蔡玉俊夫婦。
騎電馬兒帶母親謀生 52歲兒子每日「打扮」母親
為了時刻照顧好母親,蔡玉俊決定帶著母親送貨,他改良了送貨的電瓶車,
特意將后座用木板加寬,兩根木條做腳踏板,騎行的時候,
再用兩根麻繩做「安全帶」,將母親與自己緊緊系在一起。
每天早上,從雙流的家,騎行40分鐘,趕到電腦城等待商家開門,
拿了貨物后再送往客戶那里,風吹雨曬,日夜兼程,幾乎跑遍了成都各個角落。
到了中午,蔡玉俊夫婦會拿出備好的飯盒,站在路邊將就著吃。
「今天的飯菜是老婆準備的,我們把它剁碎了,方便母親吃。
」
蔡玉俊的電瓶車此時充當了飯桌,一份冒菜、一個飯盒,
三個人站在人行道上,邊吃邊和周圍的同事聊天。
楊素秀吃得很慢,盡管蔡玉俊很快就吃完了,他仍然耐心地等待著母親。
記者看到,楊素秀穿著長款紅格子的衣服,中間印了一個可愛的兔子形象,顯得很活潑。
「我們每天都會把母親打扮得干干凈凈。」蔡玉俊夫婦為了讓老人融入社會,多和人聊天,
每天都會把母親收拾得整潔大方。「很多熟悉的人,都喜歡逗下她,和她開開玩笑。」
帶母親送貨受阻
同事朋友幫忙照顧
每天把母親帶在身邊,經常會有不便的時候,
「我們去寫字樓送貨,保安經常攔住我母親,不讓她上去。」
每當遇到這種情況,蔡玉俊總會耐心地解釋道:
「不讓她進去,你們能不能保證她的安全,如果不能,萬一有個閃失,你能負責嗎?」
好說歹說,保安才最終放行,而蔡玉俊則一手牽著母親、一手拖著貨物,慢慢走進了電梯。
24小時形影不離,哪怕在電梯里,蔡玉俊也沒松開母親的手,他的故事也傳遍了周圍的同事朋友。
電腦城門口,有很多送貨的同行,一起工作了10多年,在他們夫婦忙不過來的時候,
偶爾也會幫忙照看一下,收售二手器材的馬大姐,就是其中之一。
「我有時候看到她(楊素秀)一個人往外面走,就會跑過去把她拉回來。
「馬大姐笑著說,「我一般就說,你兒子一會兒就回來啦,別讓他找不到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