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曾被譽為全球最有價值的公司,在智慧型手機領域可以說是全球頂尖水平,特別是在高端智慧型手機市場上更是占據了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蘋果之所以能夠在諸多智慧型手機品牌當中脫穎而出,成為備受追捧的高端智慧型手機品牌,最主要的便是依靠蘋果獨家的A系列芯片、蘋果操作系統以及出色的創新能力。
不過這也不意味著蘋果就沒有競爭對手,在智慧型手機領域韓國的三星和中國的華為實力都很強大,華為和蘋果在中國高端智慧型手機市場上可以說是分庭抗禮,搶占了不少蘋果的市場份額。華為的鴻蒙系統和麒麟芯片在各方面的表現上也不遜色于蘋果的A系列芯片以及蘋果操作系統。
華為的強勢崛起自然讓蘋果感到擔憂,畢竟蘋果進入庫克時代之后創新能力就在不斷下降,甚至有人調侃蘋果:除了堆疊性能之外,iPhone14等系列蘋果手機最大的創新就是顏色和外觀了。也正是因為逐漸失去了創新能力,蘋果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上的競爭力也不斷下降。
相比較于蘋果而言,華為還有一個很大的優勢,那就是在通訊技術方面的強大實力。華為是全球第一個完成5G通話的企業,也是全球第一個開始大規模商用5G的企業,華為推出麒麟9000這一款5G芯片的時候,蘋果連5G都沒有。可以說在通訊領域蘋果被華為甩開了一大截。
由于華為在通訊技術、芯片設計等領域的迅速崛起,打破了美國的技術封鎖,引起了美國的擔憂。美國為了鞏固自身的科技霸權,也為了遏制華為乃至是整個中國科技產業的發展,不惜損害本國企業的利益,也要將華為列入到實體清單當中,加碼芯片禁令,針對華為展開了四輪制裁。
在美國的瘋狂打壓之下,華為不僅無法進入美國市場,也被斷供了芯片代工、電子元器件、操作系統等,導致華為的手機出貨量從巔峰時期的2億台直接暴跌到3000萬台,可以說是元氣大傷。華為手機無法出貨,空出了大量市場空白,蘋果自然也在其中獲利不少。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華為被美國列入到實體清單當中之后,蘋果在中國市場上的市場份額從8%直接提升到了20%。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下行的情況之下,蘋果在中國市場上的營收和銷售量依然上漲,可以說是華為跌倒,蘋果吃飽了。
華為被制裁之后,蘋果也擔心在中國市場上會遭遇和華為類似的情況,因此一直在響應拜登的「與中國脫鉤」,開始將位于中國大陸的產能和產業鏈轉移到東南亞地區。不僅如此,蘋果還在兩年時間之內將44家中國供應商踢出蘋果供應鏈,就是為了擺脫對中國供應商的依賴。
對于蘋果而言,東南亞地區擁有同樣龐大的消費市場和更加低廉的勞動力,不僅能夠支撐蘋果的產能轉移也能夠幫助蘋果開拓新的市場。可是庫克很顯然忘記了一件事情,蘋果有20%的營收來自于中國市場,在撤出中國市場之后蘋果的營收也必然會受到影響。
最近公布出的一組數據也恰好說明了這一點,蘋果近期公布了第三季度的財報數據,從這一份數據來看,蘋果的營收下跌了1.4%,手機、蘋果、筆記本電腦業務都受到了不小的影響。這已經是應該連續三個季度營收喜愛得了,更是創下了蘋果2016年以來最長連續下滑記錄。
事實上,蘋果將產業鏈和產能轉移到印度、東南亞地區的計劃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蘋果雖然帶著富士康、緯創等核心代工廠赴印建廠,并且要求富士康、緯創等核心代工廠將大量產能轉移到印度,可是印度工廠依然無法滿足蘋果的代工需求。
雖然印度的勞動力價格更加低廉,可是在勞動力素質、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鏈完善程度以及水電力供應等方面印度都無法和中國相比。印度供應廠商的加工工藝、良品率等都無法達到蘋果的合格標準,印度供應商甚至鬧出了代工的手機外殼合格率不足50%的笑話。
蘋果的核心代工企業緯創如今已經從印度撤離,雖然富士康還在印度投資建廠可是發展情況也不容樂觀,印度想要代替中國成為蘋果的主要生產地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就連庫克也多次表示:蘋果現階段依然離不開中國供應鏈。如今蘋果依然有大量的核心產能還在中國大陸,蘋果的供應鏈當中有超過50%的供應商都是中國企業。
蘋果在嘗試轉移供應鏈之后,許多業務都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就連蘋果的市值也從巔峰時期的三萬億美元暴跌到了兩萬億美元,可以說是損失慘重。從這些數據來看,這一次蘋果毫無意外是徹底賭輸了。隨著華為的王者歸來,蘋果的日子估計會更加不好過了,可能庫克也沒有想到,「制裁」會來得這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