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中美貿易戰和科技競爭愈演愈烈,美國不斷在國際上宣言「中國威脅論」在污名化和丑化中國形象的同時還在推動「與中國脫鉤」,美國的這一行為無疑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可是顯而易見的是,美國的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也同樣受到了十分嚴重的影響,乃至于全球的經濟發展也受此影響。
最近一段時間美國在對待中國的態度上面可以說是十分的「割裂」,美國在加碼芯片禁令,對中國商品不斷加征關稅的情況之下,又開始派出大量的高層訪華,此前還將一些中國企業從美國的實體清單當中移出。
根據最新消息,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近期突然發布了一個消息:美國決定延長對429項中國商品的加征關稅豁免期,其中包括了352項普通商品和77項醫療防護產品。這個消息傳出之后引起了外界的廣泛關注,一些人認為這是中美貿易戰即將結束的信號。
從美國加碼芯片禁令和簽署了最新的對華投資禁令等行為來看,美國并沒有打算停止「與中國脫鉤」,中美之間的貿易戰也很難再短期之內結束。美國此舉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緩和與中國之間的關系或者是停止中美貿易戰,更多的還是在于維護美國的利益。
根據美國貿易辦公室公布出的消息來看,美國此次將會延長429項中國商品長達3個月的加征關稅豁免期限。此前這些商品已經獲得過一次美國加征關稅豁免,只不過這一豁免到目前為止已經過期了一年多時間。美國貿易辦公室對外的說法是為了:允許政府根據法定的四年審查期對排除措施進行進一步審議。
根據這個表態,一些業內人士也認為這是美國將要對這些商品取消加征關稅的一種先兆。不過這種說法并沒有確實的證據支撐,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美國本次只不過是暫緩執行而已。
關于美國為什麼要在短期之內豁免中國商品的關稅也有不少的說法,不過目前比較主流的觀點是:為了緩解通脹壓力、保護自身利益以及改善中美關系。
最近幾年美國的通脹不斷上漲,如今正在面臨四十年以來最高的通脹水平,雖然美國為了降低通脹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甚至還多次加息美元。不過美國的通脹雖然有所緩解,但是依然保持在一個很高的水平,高通脹不僅會影響到消費者的購買力,也會影響到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投資意愿。
降低關稅能夠讓中國產品在出貨美國市場的時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價格,美國消費者也可以不必面臨更高的購買成本,對于緩解美國的通脹壓力有著不小的幫助。
美國加征中國商品關稅的根本目的其實是在于保護美國本土化產業,畢竟中國產品在被加征關稅的情況之下進入美國市場必然會提高售價,這無疑會降低中國產品在美國市場上的競爭力。對于美國消費者而言自然會更加傾向于購買美國本土廠商更加低廉價格的產品。
中美貿易戰導致中國也對美國產品加征關稅,這對美國一些產品的出口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影響,特別是美國的農產品等對中國市場十分依賴的產業更是受到了十分嚴重的沖擊。中國出于多元化供應鏈等多方面的考慮,將部分農產品訂單轉移給了巴西等其他農業大國,這直接導致美國國內大量的農產品堆積。
美國延遲加征中國商品的關稅也有利于改善中美關系,中國和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彼此之間的經濟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因此美國雖然在科技、外交等領域一直在對中國施壓,但是在貿易方面不斷在緩和與中國之間的關系。
毫無疑問的是,美國本次豁免部分中國商品的加征關稅對于中國和美國而言都是一個不錯的消息,美國能夠借此緩解國內的通脹等問題,中國則是能夠增強商品出貨美國市場時候的競爭力。最重要的是,這還可以增加全球貿易和投資的穩定性,促進多邊合作。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美貿易戰并不可能因為本次美國對部分中國商品進行加征關稅豁免期限延長就能夠接受或者是有所緩解的。美國只要將中國視為最大的戰略競爭對手就會持續在多個領域向中國繼續施加壓力,從美國寧可損害本國企業的利益也要不斷加碼芯片禁令等行為就能夠看出,美國認為中國的發展已經威脅到了美國的利益,希望能夠讓中國實現一種無害繁榮,中國自然不可能按照美國的要求行事。
因此中美之間的貿易關系依然面臨著很艱難的局面,中美貿易關系仍然充滿調整和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