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RISC-V芯片獲得安卓支持,可能超越ARM?
國產RISC-V芯片獲得安卓支持,可能超越ARM?
最近,國內的RISC-V處理器受到Android系統的強烈擁護,引發了業內的熱烈討論。
當前,世界上主流的處理器體系結構有兩種,一種是X86體系結構,一種是以ARM體系結構為主的手機體系結構。
這兩種主要的處理器結構均占有該行業90%以上的市場占有率,且缺少可與之匹敵的競爭者。
但是,中國的晶片生產商卻不那麼樂觀。
X86體系結構是美國英特爾公司的主要成員,ARM體系結構源自英國,但是在科技上卻被美國所掌控。
所以中國期待著自己開發一種獨立于外界的、可以替代ARM和X86的芯片體系結構。
中國自主研發的龍芯(LoongArch)、申威(Soft)SW64(SW64)等自主研發的集成電路體系結構出現了。
但是,相比起著名的RISC-V體系結構,這兩個項目的知名度和影響就小多了。
RISC-V已經被世界上許多生產廠家所擁護,其中有高通,華為,中興,阿里巴巴,中科院,英特爾,谷歌等。
擁有這樣一批強有力的擁護者,其宣傳力度之大,遠遠超過了龍芯、申威等公司。
經過數年的發展,RISC-V已從傳統的低能耗向高效能方向發展,突破了傳統X86、ARM等傳統處理器難以企及的技術瓶頸。
另外,谷歌還宣稱,它會完全地支援RISC-V,而不會像它在ARM上那樣,以精簡的指令系統為基礎。
阿里巴巴很久以前就已經開始對RISC-V的芯片進行了全面的開發,并且能夠同時使用Linux和安卓兩種不同的系統。
前段時間,中國賽昉技術公司推出一款新型RISC-VCPU內核SiFive,該處理器在功耗降低5%的情況下,在內核尺寸上只有ARMA78的1倍。
這充分展示了RISC-V的潛能,其不但價格低廉,在能源效率上也比ARM處理器強。
也正因為如此,倪光南院士才會在會上發表這樣一句話:「RISC-V,開放源碼,將會是中國最流行的一種芯片體系結構。
」
很明顯,自主研發的RISC-V處理器有著巨大的潛力,雖然尚需時日,但是在未來數年內,其實力將足以和ARM相媲美。
RISC-V將會是一個強大的替代ARM,不管是從性能上,還是從生態環境上來看。
而且,RISC-V是一個開放源碼、自由的體系結構,比ARM便宜得多。
不過,ARM公司現在已對中國的晶片生產商施加了一些限制許可的舉措。
中國本土著名的半導體公司難以取得最先進的體系結構及IP核心技術的許可。
或許到了該從ARM中解脫出來的時候了,就像段永平所說的那樣,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都要糾正自己的失誤。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