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目前正在全國范圍內推行清潔能源,例如說要在10年內為169個城市部署一萬輛電動巴士,用于替代燃料公共汽車。而當下,印度正面臨著9700萬輛的電動汽車缺口,為了填補這個缺口,印度第一時間找上了中企比亞迪,他們給比亞迪下達了1000輛的訂單。
然而,印度卻是打著占便宜的想法來的。因為在訂購比亞迪的電動汽車上,他們要求比亞迪同意只支付10%的定金,就要拿走全部的電動汽車巴士。對此,比亞迪強硬地拒絕了,他們并不同意印度當地這種解決辦法。至于為何不同意想必大家都心里有數。
在這個時候,印度需要面臨的不僅僅是缺口難以補足的問題,更是要重新尋求合適的供應商。可放眼全球,難以有供應商給中國的電動汽車性價比相比,于是印度就卡在了這個難題。沒有料到的是,老美在這個時候給印度兜底了。
據老美表示,他們愿意支持印度的電動汽車替換計劃,預計出資3.9億美元來補貼印度5萬輛電動巴士的訂單。不過,這3.9億美元并不是直接交給印度,而是通過采購訂單時進行直接的減免。很顯然,老美不單純是幫助印度,而是為了讓印度給美國的車企下達訂單。
對此,有外媒表示:這一波印要反被套路了。
就以個人分析的情況來看,要是同意了老美3.9億美元的撥款方案,還真有可能走向反被套路的局面。首先,這對于印度來說是一個不劃算的生意,美國的電動汽車價格并沒有比亞迪的那麼有性價比,就算是減少了3.
9億美元,整體下來的價格還是會高于對中企采購的價格。相當于到時候印度是沒有錢也得給更多的費用。其次,老美只承諾了3.9億美元,但是并沒有承諾美國企業會同意印度10%定金的操作。以印度訂單慣有在外的「美名」,美國企業極大可能性是不會同意這個方案,而是會要求印度直接支付訂單資金。在這個時候,印度同樣需要面臨籌款的困局,最關鍵的是還要比之前和中企合作,付出更多的資金。
當然,印也完全可以用同樣的方式「逼迫」美國企業同意,可美國的企業可不是那麼好說話的,而且這事情老美都已經站出來了,印度就算是想要動些小心思也恐怕不太行。
其實這些都不算大事,退一萬步說就算是反被套路了,他們最多也就是多花點錢,還是能解決當下的電動巴士缺口問題。但關鍵就是,這樣做的后患可能有些嚴重。美國企業一旦大量的進入,這可能直接影響到印度本土的電動巴士制造商的發展,這和印度當下要提升本土的實力初衷并不相符。而且,還有可能進一步拖慢自己本土的企業市場競爭力發展。
要筆者說,印度當下最該做的是,老老實實的和中企合作,提交應有的訂單資金滿足當下缺口。而不是應該轉移采購對象去反被套路。對此,你們是怎麼看待這個事情的呢?歡迎對此進行留言評論、點贊和分享!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